“黄土台塬”是黄土高原上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其顶面相对平坦、四周却被深邃的沟谷切割环绕,宛如一座巨大的凸起高台。
黄土本身土质疏松,土壤粉沙颗粒化,结构十分疏松,极易发生垂直开裂。
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流水侵蚀下,先形成细小的冲沟,冲沟不断加深、加宽、延长,最终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深谷。
想在这些黄土台塬之间移动,沟谷就成了唯一的通路。
令人望而生畏的是,这种沟谷深的地方有二百多米,低的也有一百多米;宽处则有100-200米,窄处者只有3-10米。
“车不方轨,马不并辔”“峭壁千仞”“一夫当关”就是形容其险要,堪称兵家险地。(两辆马车无法并行,两匹马不能齐头奔驰)
潼关,正是坐落在这样一条沟谷之上的雄关。
其关城建于黄土台塬之上,居高临下,南倚秦岭余脉,北临黄河,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险阻。
潼关城头
魏延站在关墙之上,遥望北方。黄河如带,蜿蜒东去;更远处的雷首山(中条山)巍峨耸立,山影朦胧。
看到如此壮丽的山河,心中一股豪情油然而生,不禁朗声吟道:“好一条黄河浪滔滔,好一座雷首山尖尖,几十万人在此战,刀剑噼啪英雄瞪眼,浪头跺脚喊加油,风婆鼓掌笑哈哈。当真让令人沉醉!”
话音未落,身后传来‘噗呲’一声极力压抑的轻笑。
魏延勃然变色,回头却见是爱子魏昌,只得狠狠瞪了一眼,悻悻然转过头去。
魏昌却是一点都不怕他,带着几分亲近,说道:“父亲,不会作诗便不必勉强,传出去平白惹人笑话。”
在长安历练了两年,魏昌如今官拜越骑校尉,还兼领着丞相府的贼曹掾,主管丞相府治安、缉捕等。
这次将其安排到魏延身边担任副将,一是安魏延之心,二是想让他约束魏延。
“哼,为父不过随口感慨,何曾作诗?”魏延不满的训斥了一句。
心想,你老子要是能像赵伯渊一样吟诗作对,早就丢了这将军身份,入朝当三公了。
不过想想儿子说的话也对,自己哪里会作诗呀,说出去让人笑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听听,这他娘的才叫好诗!
比那些什么美人兮、佳人兮、所思兮、所忧兮无病呻吟的诗,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听着就让人热血澎湃。
此番东征,自己一定要立下大功,届时或可请伯渊为自己赋诗一首。若能得此殊荣,必将名垂于竹帛也!
正当他神游天外之际,一骑传令兵疾驰而至:
“报,丞相遣使来告,骠骑将军所部前日已过梁山,此刻应已进入上郡境内,丞相令我军即可行动!”
“哦,竟如此神速?”魏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可是清楚记得,自己等人出发的时候,赵统还在等后续兵马呢,而且赵统往上郡的路程,是到潼关的两倍。
魏延似乎看出魏昌的疑惑,解释道,“不奇怪,伯渊用兵,向来雷厉风行!凉州军最不缺的便是战马,白马义从更是一人三骑,加上北地郡的邓士载本就是他的旧部,想必早已做好万全准备。”
赵统领兵,十分有当年霍骠骑的风格,行军迅疾如风,就地取食,从不拘泥于粮道。
而且其十分的胆大,比之其父赵云还胆大,每每孤军深入,用兵之险,犹胜于赵括。
魏昌点了点头,随即又生出新的忧虑,“父亲,那我军当从哪条路线进兵?”
黄土高原这个地方,潼关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魏国的关卡自然也是可以的。
崤函古道地形狭窄险峻,利于伏击,一路上要穿过黄巷阪(长约7.5公里的陡坡)和弘农涧(需渡河),稍有不慎便可能全军覆没。
魏延没有回答,反问道:“弘农守将何人?”
“乃是魏前将军郭淮,其麾下兵力约两万,倍于我军。”
魏昌语气中透出担忧,郭淮可是汉军出兵以来,唯一一个打满全场的魏军将领。
其人多次大败汉军,就连诸葛丞相遇到他都感觉十分的棘手。
“哼,那正好报了陇西之仇!”魏延眼中寒光一闪。
从武都之战到天水之战,他除了偷袭上邽的胜利,其他时候都是被郭淮压着打,特别是在牛头湾大战,差点被乐綝一刀阵斩。
如今再次遇到郭淮之名,其自然想报仇雪恨,为自己正名。
回营之后,魏延立即下令打造攻城器械,由魏昌和副将杨先打着他的旗号,大张旗鼓地向弘农进发,白日多树旗帜,夜晚增加火把,摆出要强攻弘农的态势。
同时他还下令擅长山地作战的羌骑,从潼关南侧的秦岭余脉中,寻找小路向东渗透。
他两次靠山中寻小路立下战功,自然还想故技重施一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白马银枪今犹在,又见常山赵子龙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马银枪今犹在,又见常山赵子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