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老藤引路,队伍的处境总算勉强好转。这老人对商於古道的深山熟得像自家后院——他知道那片南坡的马齿苋没毒,去年春天他就在那片约莫半亩地的坡上采了足足三十斤,用松针铺在石板上晒了七日,最后收得五斤干菜,就着山泉煮着吃,撑过了整个缺粮的夏天;他知道东边断崖下第三块青岩石后藏着能解渴的山泉水,那泉水是从岩缝里渗出来的,每天能接两陶罐,清甜还带着回甘,去年腊月他在泉眼边救过一只冻僵的小鹿,当时小鹿后腿冻得发紫,他把小鹿揣进怀里暖了半个时辰,又喂了小半碗泉水,小鹿才慢慢站起来,后来每次他路过那,都能看见小鹿在附近吃草;他甚至能从松树皮的纹路里看出哪棵树上有野蜂巢,上个月他就在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松树上找到一个碗口大的蜂巢,用长竹竿挑下来时,还被蜜蜂蛰了两下手背,最后取出的蜂蜜足有半斤,装在掏空的竹筒里,到现在还剩小半筒。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约莫卯时初刻),老藤就会带着两个年轻士兵——一个是刚从军半年、还带着稚气的李三郎,一个是曾在关中种过三年地、懂些农活的赵老栓——去挖野菜、摘野果。他们每天往返得走六里山路,带回的灰灰菜最多时十五斤、刺嫩芽八斤,这些野菜虽说纤维粗、没什么油水,焯水后撒点盐巴,分成十八份(队伍共十八人),每份刚好够填半饱,却能让众人不至于饿到发昏——之前没找到老藤时,他们曾在乱石滩困了两天两夜,粒米未进,有个才七岁的小娃子(是队伍里唯一的孩子,父母都死在乱兵手里)差点饿晕过去,最后是王临把自己藏的半块麦饼掰了一半喂他,才缓过来。老藤还会教他们辨认野菜:“叶子背面有白霜的是苍耳苗,吃了会拉肚,去年有个逃荒的妇人,不懂这个,采了半斤煮着吃,拉了三天,最后没力气走路,落在后面被狼跟上了”;“茎上带刺的是刺五加,得用滚水焯两炷香的时间,把涩味去了才能吃,不然咽不下去”,众人学得很认真,手里还拿着小石子在地上画野菜的样子,毕竟这是能救命的本事。
但老藤的性子依旧冷得像山间的冰。他从不多问众人的来历,哪怕王临主动说起是从扶风逃出来的,路上遭了三拨乱兵、丢了七八个兄弟,他也只是“嗯”一声,眼皮都没抬一下。他也不跟人搭话,白天赶路时,只在前面走,步伐稳得像钉在地上,偶尔回头喊一声“跟上,前面有落石区,走中间”,声音里没有任何情绪;休息时,就蹲在一边削树枝,把粗树枝削成一尺长的短棍(说是能防蛇),或者检查弓箭——他那把弓是用桑木做的,弓弦换过三次,箭杆是自己砍的桦木,箭头是磨尖的铁片(据说是从破盔甲上拆的),还会冷不丁叮嘱一句“别点火,烟会引来人——前阵子在西坡有个十二人的小山寨,寨子里的人那天煮了一锅玉米粥,烟柱足足有丈高,飘了三里地远,刚好被一队二十人的乱兵撞见,那队乱兵本是追逃兵的,见有烟就摸了过去,最后山寨里十二个人,连三个孩子都没活下来,我第二天路过时,锅里的粥都凉透了,还沾着血”。有人试着跟他请教打猎技巧,比如怎么设陷阱抓野兔,李三郎就问过:“老藤伯,我见您之前设的陷阱挺管用,能不能教我?要是能抓只兔子,大家也能补补身子”,他却只是冷冷回一句“学这个没用,你们这队伍里,有六个伤员、三个老人、一个孩子,走得比蜗牛还慢,等你们学会设陷阱,早就被乱兵追上了——去年有队商人,五个精壮汉子,会设陷阱会打猎,结果因为带着两箱丝绸走得慢,还是被乱兵杀了”,一句话堵得人哑口无言。王临看得出来,这老人心里的冰,比深山阴坡的积雪还厚——或许是那场灭门之祸(后来才知道,老藤的妻儿都死在三年前的兵灾里,他亲眼看着村子被烧,三十多口人只活了他一个),把他所有的暖意都冻住了,他不再相信任何人,也不再对这世道抱有任何期待。
队伍往古道深处走了三天,每天要走十四个时辰(从卯时走到酉时,中间只歇两回,每次半个时辰),脚底下的路越来越难走,到处是磨脚的碎石和拉人的荆棘,有两个士兵的草鞋都磨破了,只能用破布裹着脚走,血把破布都染红了。崔雨薇的身体先撑不住了。她之前在扶风城外逃跑时崴了的脚还没好——那是十天前的事,当时为了躲乱兵,她从半丈高的土坡上跳下来,右脚踝当场就肿了,现在脚踝肿得像个拳头大的馒头,比平时粗了四指,每天靠王临背着走,王临的后背都被汗水浸湿了,粗麻布的衣服磨得后背起了三块红疹子,渗出血丝。加上山里夜里冷,最低温能到零下三度,他们只有每人一件破布袄,有的还露着棉絮,只能十几个人挤在一起蜷缩着睡,没有任何保暖的东西。渐渐的,崔雨薇开始发低热,每天午后体温就升到三十八度五左右,脸一直泛着潮红,却总说自己没事,还强撑着笑:“我没事,就是有点冷,多挤挤就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隋末,君临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隋末,君临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