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被推开,一道光落在地面。张定远抬起头,看到戚继光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几名将领。他合上手中的册子,站起身。
戚继光走到主位前坐下,目光扫过众人。“今日召集大家,是为了商议接下来的战法改进。”他说,“台州一仗打完了,但倭寇未灭,我们不能停。”
一名将领开口:“末将以为,火器营推进已够快,再细分阵型,怕影响攻势。”
另一人接话:“夜间蒙眼行军?这如何可行?士卒看不见路,走散了怎么办?”
张定远没有立刻回应。他翻开册子,抽出一页纸,递给身边的传令兵,请他分发给在座将领。
纸上写着几行字:
“三人轮射组”伤亡记录:推进十步间隙,七人中伏身亡。
原因:火力中断,无掩护接替。
“这是我们在北巷的损失。”张定远说,“当时第二队冲得太急,第三队没跟上,中间断了火线。倭寇从侧门杀出,七名兄弟倒下。他们不是死在正面交锋,是死在换弹的空档。”
屋内安静下来。
“三人一组,一人打,两人换。每打一枪,就有人补上。这样火力不断。”他指着图示,“每十步设一个点,守住再往前。慢一点,但更稳。”
有将领皱眉:“可战场上瞬息万变,哪有时间画线布点?”
“正是因为瞬息万变,才要定规矩。”张定远说,“平时练熟了,打起来才能不乱。我让士兵每天只练一环,十天就能记住动作。”
戚继光点头:“打仗不是靠猛冲。越往后,越要靠脑子活。”
他又看向质疑的将领:“你说蒙眼行军不现实。那我问你,夜里摸进敌营,是不是常看不清路?是不是常走错方向?”
那人迟疑了一下:“是。”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提前练?”戚继光说,“让他闭着眼也能辨风向、听脚步、摸地形。这不是玄乎事,是保命的事。”
将领们低声议论起来。
一位年长将领开口:“我可以试。但我部新兵多,得有人来教。”
“我来。”张定远说,“我会带骨干先训一遍,再让他们回去带兵。”
另一位将领提出:“夜袭队专破弱点,听起来好,可万一被发现,三十人全陷进去,怎么办?”
“所以行动前必须画图。”张定远拿出训练纲要,“每一处水源、障碍、撤离路线都要标清。任务也有限制——只破坏粮草、马厩、哨塔,不恋战,不贪功。”
“信号呢?怎么联络?”
“用哨音。三短一长为前进,两轻敲地为回应。不用喊话,不点火。”
戚继光接过话:“我同意先小范围试训。张定远负责制定细则,王参将、李校尉、赵千总协助落实。三日内拿出试行方案。”
三人应声领命。
有人又问:“这‘三人轮射’和‘夜袭特训队’,将来能在全军推吗?”
“能。”张定远说,“只要教得清楚,练得扎实,普通士卒也能学会。我不求一次铺开,可以先挑三支营试点。”
戚继光补充:“不只是这两项。以后每打一仗,都要写总结。哪些打法有效,哪些该改,全记下来。编成册子,发到各营。”
他顿了顿:“我们要的不是一个人强,是一支队伍都强。”
将领们神色变了。刚才还是怀疑,现在开始认真记笔记。
一名将领举手:“如果推行这套打法,火器配备要不要调整?现在每人一支铳,换弹慢,若三人轮射,是否该多配一支备用?”
“这个问题提得好。”张定远说,“我已和匠人商量,准备改短铳尺寸,方便携带。每人配双铳,一主一副。装弹时用副铳顶上,主铳换药。”
“那成本不小。”有人算账,“全军换装,得多少铁料?”
“不必全换。”张定远说,“先给试点营配二十套,试用一个月。打得顺,再报请扩产。”
戚继光点头:“合理。先验证实效,再决定投入。”
又有将领问:“夜袭队选人标准是什么?体力好就行?还是要有经验?”
“两者都要。”张定远说,“优先选打过三场以上硬仗的,反应快,胆子稳。不会因为风吹草动就乱动。”
“蒙眼行军练多久?”
“第一阶段三天。第一天走平地,第二天加坡道,第三天设陷阱。全程不准睁眼,靠同伴指引和触觉判断。”
“要是摔了伤了呢?”
“受伤就停训。安全第一。但这不是偷懒的理由。谁不想练,可以退出。”
屋内气氛渐渐转变。起初是质疑,现在变成了讨论细节。
戚继光看着众人争辩,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他忽然开口:“你们还记得当初建戚家军的时候吗?也是这么吵。”
众人抬头。
“那时候有人说,农夫也能当兵?能列阵?能打胜仗?”戚继光声音不高,“可现在呢?我们打赢了多少场?”
他看向张定远:“他刚入营时,也只是个普通士卒。但他肯想,肯改,肯把想法说出来。这才有了今天这一套打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抗倭战神请大家收藏:(m.20xs.org)抗倭战神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