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分家闹剧和宋国俊的不争气让他颜面受损,但教师的体面还在,眼下为长子宋国俊谋出路,成了二房当前的头等大事。
他利用自己的关系,卖力地在校长和公社教育组相关人员面前推荐宋国俊,强调宋国俊有高中文化基础,年轻力壮,在父亲熏陶下对教育有热情。
校长打太极,只说资源紧张、需要机会。
宋建业打听到省城师范学院有函授班,学出来能拿文凭,有助于转正。
他咬牙从家里积蓄中拿出钱,给宋国俊报了名。
结果宋国俊拿到教材翻了几天就扔到一边,抱怨枯燥看不懂,天天想着溜出去找镇上的狐朋狗友。
见儿子坐不住,宋建业又想了个办法,让宋国俊以勤工俭学名义,去学校帮忙打杂。
美其名曰接触教育环境、锻炼能力,实则是想让他混个脸熟,为以后代课铺路。
宋国俊去了两天就嫌累嫌无聊,对图书室的女老师出言轻佻,被校长委婉地劝回了家。
王翠花觉得他混教师行业没戏,她打听到镇供销社仓库要招几个扛大包的临时工,立刻心动。
虽然活累钱少,好歹是公家单位。
她逼着宋国俊去报名。
宋国俊嫌丢人死活不去直嚷嚷:“让我去扛大包?我还不如在家待着!丢死人了!” 王翠花气得骂他没出息。
王翠花被逼急了,有一次跟刘氏嚼舌根时,恶狠狠地说:“听说镇上罐头厂招工,那宋辉耀家的孩子进去了?肯定是走了后门!要是有人去公社举报一下,查一查,说不定就能空出个位置来……” 这话被路过的李招娣听见,吓得赶紧低头走开。
王翠花自己也心虚,只敢私下说说,不敢真行动。
宋国俊成了家里的老大难,整天不是睡觉就是闲逛,对着爹娘也没好脸色。
宋建业看着不成器的儿子,再想想自己那点微薄的工资因给宋国俊打点越来越大的开销,家里又不止国俊一个孩子,他工作这事花销不小,顿时愁眉不展。
王翠花更是急得嘴角起泡,只能变着法克扣家里伙食,把气撒在宋红红、宋秀秀身上。
夫妻二人为宋国俊的前程愁白了头。
正当他们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传来,县农机厂要在各公社招一批有文化的青工作为储备技术工人!虽然要下车间,但这是正经的国营厂,吃商品粮,转正后前途无量!
宋建业激动不已。
这简直是给宋国俊量身定做的机会! 他利用教师身份和人脉,很快摸清这次招工,公社的推荐和初审权在一个姓王的劳资干事手里。
最终名单由县农机厂招工组拍板,但公社的意见分量很重。
宋国俊的高中肄业学历在一众农村青年里算有文化,这是唯一亮点,但县里有文化的青年比比皆是,宋国俊不占优势。
但宋建业深知,儿子好吃懒做、名声不佳是硬伤,正常竞争毫无希望。
夫妻俩关起门来,翻看着家里积蓄,王翠花肉疼得直抽抽。
但想到儿子的前程,宋建业一咬牙:“干了!只要国俊能进厂,花再多钱也值!这钱以后他能挣回来!” 王翠花也豁出去了:“对!砸锅卖铁也得供我儿进去!”
他们拿出压箱底的一百二十块钱,又翻箱倒柜找出过年都舍不得吃的两条上等腊肉,还有一小罐珍贵的白糖。
钱和物,都是硬通货。
宋建业不敢直接去公社找王干事,怕被人看见。
他通过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牵线,约定在镇上唯一的小饭馆后巷,趁着赶集天人多眼杂时交易。时间是三天后的中午。
赶集日,张英英照例去镇上取包裹并出售空间物资。
她先带着九岁的大女儿宋秀琴和八岁的宋秀棋去村小报名上育红班。
宋秀琴穿着娘新做的蓝布褂子,牵着妹妹秀棋的手,小脸上是紧张又兴奋的光。
秀棋背着一个旧军挎包改的小书包,里面装着张英英用旧本子裁的算草本和一支短铅笔头。
姐妹俩在村小门口怯生生地张望,被和蔼的女老师领了进去。
宋和平则按照张英英吩咐,去镇上铁匠铺取修补好的锄头,取完后想着买些好菜带回家给媳妇和女儿们吃。
路过小饭馆后巷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的好二弟宋建业正鬼鬼祟祟地和一个穿着四个兜干部服、面相精明的中年男人在僻静的墙角低声说话。
宋建业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快速地将一个 鼓鼓囊囊的旧报纸包 和一个 沉甸甸的网兜塞到那人手里。
那人警惕地左右看看,迅速接过东西,点点头,没多话,转身就从小巷另一头溜走了。
宋建业则长长舒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整理了一下衣服,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出来,正好与巷口的宋和平打了个照面!
宋建业瞬间僵住,脸色煞白!他做贼心虚,万没想到会被最不想看见的人撞破!他强作镇定,眼神却慌乱地躲闪,声音发干:“大哥?你……你怎么在这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双重生后,专戳极品婆家心窝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双重生后,专戳极品婆家心窝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