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项目组的忙碌与每周固定的、隐秘的办公室谈话中悄然流逝。林晓晓发现自己对那种双重表演式的对话,竟然开始……逐渐适应了。
最初的恐慌和无所适从,如同被水流反复冲刷的棱角,慢慢变得圆滑。她不再每次接到通知都如临大敌,心跳过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了习惯性紧张、以及一种连她自己都未曾细究的、隐秘的期待。
这种期待的来源,在于她开始察觉到一种微妙的变化——在她与陆寒州进行过几次“非正式谈话”之后,项目推进的某些细节,似乎真的在朝着她内心曾构想过的方向,发生着细微的偏转。
比如,那个她曾内心吐槽过于复杂的交互流程,在下一次版本迭代中真的被简化了。
比如,她暗自觉得不够全面的目标用户画像,补充进了她想到的那个“社恐国风爱好者”细分群体。
比如,那份她认为如同天书的隐私条款,语言变得清晰易懂了许多。
这些变化并非惊天动地,却像散落的珍珠,被她无意中串联了起来。一个让她自己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却又无法完全否定的念头,如同藤蔓般悄然滋生、缠绕——
【难道……老板真的在采纳我的……‘意见’?】
【虽然我表面上说得磕磕巴巴、言不由衷,但他好像……能听懂我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这个认知像一道微弱的光,照进了她因被孤立和轻视而有些灰暗的内心世界。
她当然不会知道陆寒州拥有读心术。她只能将这种“默契”归结于陆寒州超凡的洞察力——他能透过她笨拙的语言和紧张的表象,捕捉到她那些零碎的、不成熟的想法的核心价值。
这种解释,让她对陆寒州的敬畏中,悄然混入了一丝……感激?甚至是,一种被“懂得”的隐秘欣喜。
于是,一种新的自我认知,开始在她心中悄然构建、巩固。
她不再仅仅将自己视为一个误入精英团队、只能处理边角料工作的“打杂小妹”。她开始赋予自己一个新的、带着点浪漫和自豪色彩的定位——
她是老板的“灵感缪斯”。
【没错,就是这样!】她会在某个加班的深夜,一边整理着文件,一边在内心笃定地确认这个想法。
【老板他站得太高,有时候可能需要我这种贴近地面、了解年轻人真实想法的视角,来给他提供一些……灵感火花?】
【虽然这些火花很小,很微弱,但能被老板这样的天才捕捉到,并且运用到伟大的项目中,这本身……不就是一种价值吗?】
这种认知极大地缓解了她之前的委屈和无力感。她甚至开始为自己能找到这样一个独特的、无人可以替代的“生态位”而感到一丝隐秘的骄傲。
看,王姐李哥他们再厉害,不也只能在老板划定的框架内打转吗?
而她,林晓晓,虽然表面上做着最基础的工作,却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框架本身的微调与优化!
这种“幕后功臣”的感觉,带着点阿Q精神式的自我安慰,却又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她的士气和对项目的参与感。她开始更积极地观察、更努力地思考,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下意识地留意那些可能与项目相关的年轻人潮流和话题,暗自储备,以备陆总下一次“垂询”。
她对陆寒州的观感,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惧怕依旧存在,那是阶层和权力差距带来的本能。
但在这惧怕之下,滋生出了一点亲近,一点因为共享着某种“秘密”而产生的特殊连接感。
她不再觉得他那冰冷的眼神纯粹是压迫,偶尔会觉得那或许是一种极致的专注。
她不再觉得他突如其来的召见纯粹是折磨,偶尔会将其视为一次展示自己“缪斯”价值的“工作汇报”。
当然,这种“灵感缪斯”的自我认知,是脆弱且经不起推敲的。它建立在无数巧合和陆寒州刻意引导的假象之上。一旦真相揭露,所带来的冲击将是毁灭性的。
但此刻,沉浸在这种微妙满足感中的林晓晓,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她只是觉得,自己在这片原本令她窒息的“星辰”之下,终于找到了一小块可以喘息、甚至能让她偷偷开出一点自豪小花的土壤。
她是林晓晓,是“星辰项目”里不起眼的打杂人员,但同时也是……只属于陆总一个人的、秘密的“灵感缪斯”。
这个认知,像一颗裹着糖衣的药丸,暂时治愈了她的职场焦虑,也让那条连接着她与陆寒州的、由谎言和能力编织的无形纽带,在她这一端,被心甘情愿地系得更紧了。
喜欢我的摸鱼心声被顶头上司听见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摸鱼心声被顶头上司听见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