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星轨戒,林风回到天工苑,更加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同时也开始为论道会做准备。他知道,只有在论道会上展现出无可争议的价值,才能为自己和七皇子赢得更多的话语权,才能获得那个进入观星台的宝贵名额。
物料调度司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林风并不满足。他将目光投向了整个天工苑庞大而略显臃肿的体系。
在取得鲁苑正的默许和支持后,林风开始尝试将“兴业集团”那套成熟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本土化改良后,引入天工苑。
他首先选择了一个相对独立、项目周期短的工坊——“疾风弩改良工坊”作为试点。
这个工坊的任务是改进皇朝制式军用弩“破风弩”的射速和稳定性,项目已经拖了半年,进展缓慢。
林风介入后,并没有直接指导技术,而是做了以下几件事:
1. 目标分解: 将“改良破风弩”这个大目标,分解为“弩机结构优化”、“弩弦材料试验”、“灵力传导效率提升”等几个明确的子项目。
2. 团队重组: 打破原有的粗放分组,根据工匠的技能特长,组建了对应的专项小组,并指定了小组负责人。
3. 明确权责与激励: 为每个小组设定了清晰的任务目标、完成时限和验收标准。同时,引入了“项目贡献点”制度,完成任务、提出有效建议、攻克技术难关的小组和个人,将获得丰厚的贡献点奖励,可直接兑换灵石、丹药、甚至是休假和进入更高层次工坊学习的机会。
4. 信息透明: 建立了项目进度看板(用水镜术实现),每日更新各小组进展,遇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奖励,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这套组合拳下去,原本死气沉沉的疾风弩工坊,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工匠们发现,干多干少不一样了,干好干坏不一样了!目标明确了,责任清晰了,奖励看得见摸得着了!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各个小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技术交流变得频繁,一些原本被搁置的奇思妙想也被重新拿出来讨论、试验。
结果令人震惊!
仅仅一个月时间,“破风弩”的射速提升了百分之十五,稳定性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并且还衍生出了两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号弩箭设计方案!效率远超过去半年的总和!
鲁苑正得知结果,亲自来验收,看着那性能显着提升的弩机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工匠,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好!好啊!林风,你小子真是个福将!这……这叫什么?‘绩效管理’?妙!太妙了!”
试点项目的巨大成功,如同一声惊雷,在天工苑内部炸响。
其他工坊的主事们坐不住了。眼看着疾风弩工坊的人拿着丰厚的贡献点奖励,一个个喜笑颜开,技术突破了,地位提升了,自己这边却还是老样子,心里哪能平衡?
开始有人主动找到林风,希望能将这套“绩效管理”引入自己的工坊。甚至连一些原本对林风抱有偏见的老资格大匠师,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也开始转变态度,私下里向鲁苑正打听情况。
林风趁热打铁,在鲁苑正的大力支持下,开始有计划、分步骤地将绩效管理体系向整个天工苑推广。他成立了专门的“绩效改革小组”,自己任组长,抽调了一批年轻、有冲劲、接受能力强的吏员和工匠,负责方案的制定、推行和考核。
当然,阻力依然存在。一些习惯了混日子的冗员、以及利益受损的中层管理者暗中抵触,散布流言,甚至故意制造障碍。但在鲁苑正的坚决支持和大多数渴望改变的工匠拥护下,这些阻力都被一一化解。
天工苑的风气,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创新想法层出不穷。虽然距离林风理想中的“修真国企”还有差距,但无疑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林风在天工苑的声望,也随之水涨船高。从最初靠皇子关系进来的“空降兵”,变成了真正凭借能力赢得尊重的“林管事”,甚至有人私下称他为“鲁苑正接班人”。
这一切,自然也落在了时刻关注着他的各方势力眼中。
大皇子府邸。
“废物!一群废物!”李嵩将手中的密报狠狠摔在地上,脸色铁青,“非但没能除掉那个墨离,反而让那林风借着此事,更得了老七的信任!如今他在天工苑搞得风生水起,名声都快传到父皇耳朵里去了!”
李焕站在下方,噤若寒蝉。
一名幕僚小心翼翼地开口道:“监副大人息怒。那林风确实有几分歪才。不过,他在天工苑搞得那一套,看似提升了效率,实则动了许多人的奶酪,得罪了不少人。我们或许可以从此处着手……”
李嵩冷静下来,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哦?详细说说。”
“天工苑内,并非铁板一块。那些被林风‘绩效’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冗员,那些被他夺了权的中层,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对象。只要稍加挑拨,许以好处,不难在内部给他制造麻烦,让他焦头烂额。即便不能将他赶出天工苑,也能大大牵制他的精力,让他在论道会前无法安心准备。”
李嵩点了点头:“此计甚好。你去安排,务必让他不得安宁!”
“是!”
喜欢我在修真界搞体系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修真界搞体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