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陈婧的照片,像一张幽灵般的判决书,烙印在林默的视网膜上。
他没有关掉那个窗口。他就那么坐着,在无尽的黑暗中,与那张照片对视。照片上的她,疲惫、坚韧,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而他,是这世上唯一知道她正被一双来自深渊的眼睛窥伺的人。
他却什么都不能做。
凶手的警告,不是挑衅,而是一条绝对的、用生命划下的红线。林默毫不怀疑,只要自己的追踪代码再往前多走一个字节,此刻躺在冰冷停尸间里的,就会是照片上的这个女人。
他的双手,这对曾经在数据世界里翻云覆覆雨、无所不能的手,第一次被彻底束缚住了。他的键盘,这个他赖以生存、用以对抗整个世界的武器,变成了一件烫手的刑具。每一次敲击,都可能成为杀死陈婧的扳机。
他被关进了一个比市局盘问室更坚固的、无形的囚笼里。他有空前清晰的视野,能看见笼子外面的猎人和猎物,却被堵住了嘴,捆住了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这种无力感,比死亡本身更令人窒息。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房间里只有服务器风扇低沉的、如同叹息般的嗡鸣。
不行。
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
主动攻击被禁止,不代表思考也要停止。
如果无法追踪凶手的“现在”,那就去挖掘受害者的“过去”。那个凶手,无论他是谁,他的行为逻辑都遵循着一种扭曲的、仪式般的规则。他选择王磊、李泽、陈薇作为“背誓者”,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曾是“神龛”项目的参与者。
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将这三个人绑在一起的共同点。
林默的眼神重新聚焦。他将那张威胁照片最小化到屏幕角落,像一根时刻刺痛着他的毒针,然后打开了全新的窗口。他体内的血液重新开始流动,大脑这台沉寂的超级计算机,切换到了另一个运算模式——被动分析与数据考古。
他开始了一场无声的战争。
他没有动用任何攻击性的黑客工具,而是像一个最耐心的历史学家,开始挖掘三名死者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所有公开痕迹。
社交媒体、新闻报道、商业访谈、论坛帖子、私人博客、甚至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网络相册……一个普通人一生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足以构成一部详尽到令人不安的传记。而林默,就是这方面最顶尖的阅读者。
他首先从王磊入手。作为金融精英,王磊的公开信息最多。各种财经访谈、高峰论坛的演讲视频、对未来趋势的高谈阔论……在镜头前,他永远是那么自信、儒雅,闪烁着成功人士的光环。
然后是陈薇,“VC芭比”。她的社交媒体就是一个精心打造的、贩卖奢华与美貌的橱窗。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经过了完美的包装,充满了消费主义的诱惑。
最后是李泽。相比前两人,他的网络痕迹最少,除了一些在技术论坛上的零星提问和回答,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他个人生活的信息。
三个人,看上去依旧是风马牛不相及。
除了“神龛”。
林默将搜索的时间范围,锁定在了“神龛”项目被他亲手终止后的那一年。那是一段他刻意从记忆中抹除的、无比黑暗的时期。
当他输入“神龛”、“林默”、“骗局”这些关键词进行交叉搜索时。
一些被时间尘封的、充满了恶意的碎片,开始从互联网的坟墓里,一个接一个地被挖了出来。
那是一场……有预谋的、针对他个人的网络抹黑运动。
他先是找到了一个当年在创投圈小有名气的科技博客。博主在一篇长文里,痛斥“神龛”项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而他林默,则是一个眼高手低、刚愎自用、浪费了所有投资人信任的偏执狂。文章里引用了大量“匿名内部人士”的爆料,而爆料的口吻和细节,带着王磊特有的那种商业逻辑和对他的轻蔑。
紧接着,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由陈薇的粉丝和大批水军带起的节奏。他们将林默塑造成一个欺骗女性投资人感情和金钱的“渣男”,将项目失败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他的“人品问题”。
然后,他看见了李泽。在一个名为“代码之殇”的程序员论坛里,一个ID是“数据穿山甲”的用户,也就是李泽,发表了一篇帖子,标题是《我所亲历的‘神龛’之陨:一个天才的自我毁灭》。帖子里,李泽以一个受害者的口吻,痛心疾首地描述了林默如何因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技术上的傲慢”,将一个本该伟大的项目带入了深渊。
这些帖子、文章和评论,像一把把生锈的钝刀,在他记忆深处的伤疤上,来回地切割。
因为,他们攻击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为了让这场抹黑运动更具杀伤力,他们将最恶毒的矛头,对准了他生命中唯一的光——他的妻子,苏晴。
林默的呼吸,陡然变得粗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电子神龛请大家收藏:(m.20xs.org)电子神龛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