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可怕的是,他已经习惯了。
胸口的胎记开始跳动。
一下,两下,节奏稳定,像心跳之外的第二个节拍。这是他在第一百次循环后才发现的秘密——每次重启,这块从小就有的暗红色印记就会震动,频率一直不变。它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身体结构,更像是某种“标记”,证明他是“原初观测者”。
他曾用刀划开它,却发现伤口愈合后,胎记还在,颜色还更深了。他也曾在某次重启中断开神经连接,切断痛觉传输,可那股震动仍能穿透虚无,直达意识核心。
这不是肉体的一部分,而是某种更高维度的锚点。
他闭上眼,默念那七个音节。
不是祈祷,也不是咒语,而是一串由倒歌衍生出的共振代码。以前念它是为缓解痛苦,现在只是为了确认一件事——我还在这儿,我还是我。
循环开始了,而且不会停。
但他也不想逃了。
第一次,他开始数。
数每次重启间隔多久——平均13.7秒,误差不超过0.3秒。
数林夏倒下前说了几个字——最多七次,最少三次,从没超过八个音。
数自己心跳到崩溃还能撑几下——极限是48下,之后大脑会自动关闭情绪,进入麻木状态。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几个“不变的东西”。
不管场景怎么变,蜂巢核心的震动频率始终是432Hz,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那个倒三角符号总出现在视线右上方15度的位置,哪怕背景是星空或海底也没变过;还有每次轮回刚开始时,空气里都会响起一声极轻的“咔”,永远在光流启动后的第0.6秒出现。
这些就是规则里的“钉子”。
不是漏洞,而是支撑系统运行的基本点。只要抓住它们,就能在无限重复中稳住自己,不再随波逐流。
第一百次循环。
他不再看林夏的脸,也不等她开口。画面刚稳定,他就转身朝通道尽头走去,嘴里轻轻哼起倒歌的第一句。歌声刚出口,周围的空间就抖了一下,仿佛系统没想到他会主动触发程序。原本三秒后才开启的门,提前裂开了一条缝。
那一刻,他嘴角微扬。
他知道,系统有反应机制。它依赖预测模型运作,基于“观测者的情绪波动”来调整场景强度与节奏。而当他不再表现出悲伤、愤怒或绝望时,系统的控制力就开始松动。
第五百次。
在林夏倒下的瞬间,他抬起手,在空中划过一道幽蓝色的痕迹。那道光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刻消失,而是停在原地,像被冻住的光线。他盯着看了整整五秒,直到下一轮回开始,才在心里确认:记忆正在积累,快要突破临界点了。
那一晚,他曾梦见自己站在一座图书馆里,书架无穷无尽,每本书都记载着他的一次死亡。他翻开其中一本,发现里面不仅写着过程,还标注了“情绪峰值”“决策偏差值”“记忆残留率”。而在最后一页,赫然写着一句话:
【警告:连续相同行为模式超过999次将激活深层协议】
醒来时,他的胎记滚烫如火。
第一千次。
他对着虚空说:“我知道你在改规则。”
果然,下一秒,画面重置慢了半拍。
原本瞬间切换的世界出现了大约0.8秒的空白。系统在调整参数,想抹掉他对“不变量”的记忆,把他扔回最初的状态——那个只会哭喊、无助恐惧的自己。
可它忘了。
真正的锚点不是记忆,而是“我是谁”的认同。
他闭上眼,想起那个雨夜的小巷——
路灯忽明忽暗,童年的自己缩在墙角,浑身湿透,脸上还挂着泪。而成年的他站在对面,伸出手,轻轻碰上了那双冰冷的小手。
那一瞬间,剧痛贯穿全身。
不是身体的疼,而是灵魂被撕开又缝合的感觉。两个时间线上的“自己”相遇,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种痛,不是伤害,是回归——是他终于承认:“我就是我,哪怕经历一万次死亡,我也还是同一个人。”
他把这种感觉当作火种,每次重启的第一秒就点燃它。
那不是希望,也不是信念,而是一种近乎执拗的确认:我存在,所以我抵抗。
第九千九百九十九次。
世界重建的刹那,他睁开了眼睛。
然后是第十个、第二十个……第一百个“他”在同一刻睁开眼,瞳孔泛着淡淡的蓝光。不是巧合,是同步。
他们彼此看见了。
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作,但他们全都懂了——我们是一个人,只是被时间切成了一万片。每一片都经历过不同的失败,却有着同样的执念:打破这个循环。
有人失去了左臂,有人右眼只剩空洞,有人下半身已化作数据流。但他们的眼神一致,步伐一致,心跳频率也逐渐趋同。
他们在无声中达成共识。
第次循环启动。
所有刘海同时抬手,掌心朝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时空倒扑请大家收藏:(m.20xs.org)时空倒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