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提升带来的变化是显着的。张煜龙不仅感觉精力充沛,连带着处理冯保每日送来的、经过筛选的简单奏章时,思路也清晰了许多。那些文言奏疏,原本读起来拗口,如今虽不能说一目十行,但理解起来顺畅了不少。这或许是精神力提升的附带好处。
【洞察之眼】成了他近日最大的倚仗。他借着各种由头,将身边常接触的太监、宫女,甚至轮值的侍卫都悄悄探查了一遍。大部分人的忠诚度在30到60之间,属于“敬畏”或“例行公事”范畴。冯保的忠诚度稳定在75左右,算是难得的可靠之人。他也试探性地对来请安的几位低阶嫔妃使用了技能,结果令人玩味:妃位的姜之南、姜佩瑶忠诚度仅有40左右,带着疏离;而嫔位的几位,如冯雪雅、贺美琦等,忠诚度更是低至20-30,眼神深处甚至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显然,他这位“晕厥”过、且看似被摄政王架空的年轻皇帝,并未被太多人真正放在眼里。
这更坚定了张煜龙必须尽快在朝堂上有所作为的决心。否则,内宫这点看似稳固的势力,不过是无根之萍。
这日,是大朝会。天色未亮,张煜龙便在宫人的服侍下穿戴整齐,十二章纹衮服沉重而威严,压在他年轻的肩膀上,也仿佛将一种责任压入他的心头。
太和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庄严肃穆。当张煜龙在御座上坐下,接受百官朝拜,山呼“万岁”的声音震耳欲聋时,他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光所及,皆是或苍老或精干的面孔,每一张面孔背后,都可能代表着盘根错节的势力。他下意识地,对着站在文官队列最前方、身着亲王蟒袍的摄政王李承稷,使用了【洞察之眼】。
反馈的信息却有些模糊:【忠诚度:??(目标心智坚定,位高权重,无法精确探查)】,情绪倾向则是一片混沌的灰色,隐约有“审视”和“平静”的意味。
果然无效。张煜龙并不意外,收回目光,面色平静地说了声“平身”。
朝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各部院依次出列,禀报一些常规事务。张煜龙大多只是听着,偶尔在冯保或内阁辅臣给出建议后,点头表示“准奏”或“依议”。他谨记邵芸和冯保的提醒,多看、多听、少说,尤其是在尚未摸清局势前。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当户部尚书禀报完南方税银入库情况后,摄政王李承稷忽然出列,手持玉笏,沉声道:“陛下,臣有本奏。”
“皇叔请讲。”张煜龙心道来了,打起十二分精神。
“启奏陛下,”睿亲王声音洪亮,回荡在大殿之中,“今岁黄河水势较往年更为汹涌,河南、山东几处堤坝已有险情奏报。防汛固堤,刻不容缓。然,国库虽略有盈余,但兵饷、官俸、各地赈灾皆需银两。这治河款项,如何筹措,工程由谁督办,还需陛下圣心独断。”
治河!这可是关乎千万百姓生计、影响王朝稳定的大事,也是极易滋生贪腐、引发党争的肥差。张煜龙立刻意识到,这不仅是政务,更是摄政王对他理政能力的又一次试探,甚至可能是一个精心准备的陷阱。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不少官员的目光在年轻皇帝和沉稳的摄政王之间逡巡。
张煜龙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目光扫过下方群臣,缓缓问道:“众卿有何见解?”
立刻便有几位官员出列,多是附和摄政王,强调治河紧迫,建议由“老成持重、熟知河工”的大臣督办,并提出了增加某些税种或削减其他地方开支来筹措款项的方案。张煜龙暗中使用【洞察之眼】,发现这几人提到摄政王时,忠诚度虽无法精确查看,但情绪倾向明显带着“依附”和“推崇”。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臣出列,声音带着忧虑:“陛下,睿亲王所言极是,黄河水患确乃心腹之患。然,老臣以为,此时加税恐加重百姓负担,激起民变;削减别处开支亦需谨慎。治河款项巨大,当从长计议,明晰账目,杜绝中饱私囊,方能使银子真正用于堤坝之上。”此人乃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素以刚正不阿着称。
张煜龙看到其情绪倾向为“忧国”和“公正”,心中稍有好感。
紧接着,又有人出来反驳左都御史,认为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不能因噎废食。朝堂上渐渐形成了两派意见,争论的焦点从“要不要治河”转向了“钱从哪里来”以及“由谁来治河”。
张煜龙冷静地听着双方的辩论,大脑飞速运转。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完全被摄政王牵着鼻子走,也不能轻易表态支持哪一方。他需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哪怕不成熟,也要展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就在争论稍歇时,张煜龙开口了,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黄河水患,关乎国本,确需慎重。左都御史所言,体恤民情,乃老成谋国之言。”
支持加税的一派官员脸色微变,而左都御史则微微躬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大学时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的大学时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