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府的探子三日后回报,所获信息却寥寥无几。
“沈墨言,年约二十五,江南金陵人士,父母早亡,无兄弟姐妹。自幼师从隐士,学问渊博,但未曾参加科举。在江南文坛小有名气,常与文人雅集,但行踪不定,无固定居所。月前才至京城,暂居城南悦来客栈。”
胤凰放下茶盏,秀眉微蹙:“就这些?”
跪在地上的黑衣人低头道:“属下无能。关于他的师承、财产来源等关键信息,似乎被人刻意抹去,查不到任何线索。就连江南那些与他交往过的文人,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诗词唱和。”
“有意思。”胤凰指尖轻敲桌面,“一个能写出绝世诗词、武功不凡的人,竟如同凭空出现一般。”
她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庭院中盛放的海棠,忽然问道:“他近日行踪如何?”
“每日巳时出门,或去书肆,或到茶楼听书,偶尔与文人小聚。看似闲散,但...”探子犹豫了一下。
“但什么?”
“但属下发现,他似乎在暗中查探什么。前日他去了翰林院书库,调阅的是十年前的官员档案;昨日又在天香楼约见了一个老吏,那人曾在刑部任职,现已致仕。”
胤凰眼中闪过锐光:“十年前?”
她猛然想起什么,转身从书柜暗格中取出一卷密封的档案。解开丝带,卷首赫然写着“天启十二年科场案”。
天启十二年,正是十年前。
那一年,一场震惊朝野的科场舞弊案导致数十官员被查办,主考官沈文渊被判处极刑,全家流放。沈文渊...也姓沈。
胤凰的心猛地一跳:“查!沈墨言与沈文渊可有关系!”
“是!”黑衣人领命而去。
胤凰重新展开案卷,细细阅读。沈文渊,当年礼部侍郎,才华横溢,深得先帝赏识,被任命为天启十二年科考主考官。放榜后,有落榜举子举报取士不公,经查,竟有数名中举者与沈文渊有私下交易。证据确凿,沈文渊被判斩立决,家产抄没,家人流放岭南。但案卷中有一处小字批注:沈文渊临刑前大喊冤枉,称证据系伪造。
当年胤凰尚幼,对此案只有模糊印象。只记得父皇对此案极为震怒,甚至气病了一场。
如果沈墨言真是沈文渊的后人,他此次来京目的恐怕不简单。
“来人,”胤凰唤来心腹侍女,“备车,我要出宫。”
“殿下要去何处?”
“悦来客栈。”
---
城南悦来客栈虽不是京城最豪华的客栈,却以清雅幽静着称。沈墨言住在后院二楼的一间上房,推窗可见一小片竹林,甚是雅致。
此刻,他正临窗作画,画的正是窗外竹林。但若细看,会发现竹叶间隐约勾勒出几个模糊的人影——他早在住进这里的第一天,就发现有人暗中监视自己。
笔锋流转间,他耳廓微动,听到楼下传来不寻常的动静。掌柜的殷勤招呼声中,一个清冷女声简洁道:“寻人。”
沈墨言唇角微扬,她果然来了。
不多时,敲门声响起。沈墨言开门,见到门外站着的胤凰,故作惊讶:“长公主殿下?您怎么...”
胤凰已换上一身素雅便装,仍掩不住通身气度。她微微一笑:“怎么,不请我进去坐坐?”
沈墨言忙侧身相请。胤凰步入房间,目光扫过书桌,见上面铺着诗稿和一幅未完成的竹画,墙角放着一把古琴,床上衣物整洁,看起来再寻常不过。
但她注意到,那竹画上的墨迹未干,显然是刚画的。而他笔洗中的水却已浑浊,显然已作画多时。为何刚刚才开始画竹?
“殿下大驾光临,不知有何指教?”沈墨言奉上一杯新沏的茶。
胤凰接过茶盏却不饮,直视他的眼睛:“我来是想问问沈公子,为何对十年前的旧案感兴趣?”
沈墨言执壶的手微微一滞,随即恢复自然:“殿下何出此言?”
“你调阅翰林院档案,约见刑部旧吏,查的不都是天启十二年科场案吗?”胤凰语气平淡,目光却如炬。
沈墨言放下茶壶,苦笑:“果然什么都瞒不过殿下。实不相瞒,家父与沈文渊大人有旧,曾受其恩惠。听闻沈大人蒙冤而死,心中始终难以释怀,故来京后想多了解一些情况。”
“哦?仅是为此?”胤凰挑眉,“但我怎么听说,沈文渊并无子嗣存活。他唯一的一个儿子,当年在流放途中染病身亡了。”
房间内空气骤然凝固。
沈墨言面色不变,但眼中一闪而过的震惊没能逃过胤凰的眼睛。
半晌,他忽然轻笑出声:“殿下果然明察秋毫。不错,我便是沈文渊之子,沈默。”
他坦然承认,反倒让胤凰有些意外:“你就不怕我将你拿下?罪臣之子,隐姓埋名潜入京城,查探旧案,这可是大忌。”
沈墨言——现在该叫沈默了——直视胤凰:“殿下若想拿我,就不会独自前来了。况且,我父亲确实是冤枉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