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电报,无异于又一颗重磅炸弹。在全中国都认为南昌已经固若金汤的时候,我却在考虑放弃南昌。我知道,这个命令一旦发出,将会引来多少不解和非议。薛岳那样的刚烈性格,恐怕更是难以接受。
果然,不到一天,薛岳的回电就到了。电报的前半部分,是对我的战略预见表达了感谢和钦佩,但后半部分,则用极其坚定的语气陈述,第九战区数十万将士,刚刚取得大胜,士气高昂,民众拥护,兼有赣北地形之利,必能与日寇再战一场,誓与南昌共存亡。
看着这份措辞恳切但态度强硬的电报,我感到了深深的无力。我理解薛岳的心情,作为一个军人,保家卫国,寸土不让,是刻在骨子里的天职。让他主动放弃一座刚刚用数万将士鲜血换来安宁的省会城市,这在情感上,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
但我不能感情用事。我知道历史的走向。历史上,日军正是在三月中旬,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南昌战役,并且最终攻占了南昌。那一战,中国军队虽然英勇抵抗,但最终还是因为实力差距而被迫撤退,并且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现在,我虽然通过自己的谋划,先赢了一局,但双方的实力天平,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如果硬要和倾巢而出的日军在南昌城下决一死三战,结果很可能是,城也丢了,主力部队也被打残了。这是我绝对不能接受的。
整整一个下午,我都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思考着如何说服薛岳。强行下令,固然可以,但一个心存芥蒂、被动执行命令的前线总司令,是打不好仗的。我必须让他从内心深处,理解我的战略意图。
最终,我决定亲自去一趟南昌。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大惊失色。陈思平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总长,万万不可!您是参谋次长,统揽全国军务,岂能亲身犯险?如今武汉已经失守,从重庆到南昌,路途遥远,空中有日机封锁,地面也不太平,太危险了!”
“是啊,总长,您坐镇重庆,我们才心安。前线的事情,一道电令足矣。”其他的将领也纷纷劝阻。
我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正因为我是参谋次长,我才必须去。有些话,在电报里是说不清楚的。有些决心,也必须当面才能下。此战关系到整个华中战局的未来,关系到我们能否将战争拖入我们想要的持久战轨道。我必须确保,我的战略意图,能够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至于危险,我们军人,从穿上这身军装的那天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前线的士兵,时时刻刻都在枪林弹雨里,我坐一趟飞机,又算得了什么?”
我的态度很坚决,众人见劝说不动,也就不再多言。我立刻让陈思平去安排航线和飞机,并以“视察前线防务”为由,向军事委员会报备。同时,我将重庆大本营的日常指挥权,暂时委托给了几位资深的厅长,并特别嘱咐陈思平,我不在的期间,要密切关注其他战区的动态。
做出这个决定的当晚,戴笠又一次深夜造访。他带来的,是关于河内那边的最新消息。
“夏公,你要去南昌?”他一进门,就开门见山地问道,显然我的行踪,根本瞒不过他的耳朵。
“嗯,必须去一趟。”我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
“路上多加小心。日本人现在恐怕最想除掉的人,就是你了。”他递给我一支烟,自己也点上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口。“河内那边,有新动静了。我们的胜利,似乎刺激到了他们。高宗武等人与日本人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根据我们安插在他们身边的人报告,他们似乎正在起草一份所谓的‘日华协议草案’,内容……不堪入目。”
“割地?赔款?承认伪满?”我冷冷地问道。
“有过之而无不及。”戴笠的脸色在烟雾中显得愈发阴沉。“他们准备承认日本在华北的‘特殊利益’,同意‘共同防共’,实际上就是引狼入室,让日本人可以名正言顺地驻军。他们甚至妄想,只要这位‘大人物’站出来,登高一呼,就能应者云集,瓦解我们的抗战意志。”
“痴心妄想!”我将手中的铅笔,狠狠地掰成了两段。“一群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疯子,和一群被失败吓破了胆的懦夫。真是绝配。”
“夏公,我觉得,不能再等了。”戴笠的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这种毒瘤,多留一天,对国家的危害就多一分。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最彻底的手段,将其铲除。”
我沉默了。我知道,他说的“手段”是什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军统的特工,正是在三月下旬,对河内高朗街二十七号的那栋别墅,发动了一次突袭。目标,正是那位“大人物”。只是,那次行动,因为情报失误,最终功亏一篑,反而打草惊蛇。
现在,我坐在这里,历史的轨迹,似乎又一次走到了那个关键的岔路口。我是否应该阻止他?或者,利用我的先知,帮助他“成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