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皇帝“不吝封爵”的口谕如同在滚油里泼进一瓢冷水,瞬间让内务府和工部那些原本对着天书般草图愁眉不展的工匠们炸开了锅。爵位!那可是光宗耀祖,惠及子孙的殊荣!
一时间,西苑划出的格物院筹建处变得门庭若市。不仅是官府的工匠,连一些民间有名的巧手匠人,乃至几个对西洋机械略有研究的落魄书生,都抱着搏一把的心态前来应募。溥仪亲自坐镇,简单考核后,挑选了十几名眼神灵动、手上老茧厚重、谈起榫卯铁器便滔滔不绝的匠人,以及两个能看懂简单西洋图纸、对算学有些心得的书生,组成了格物院最初的核心班底。
人手有了,但难题才真正开始。
“皇上,”一个名叫鲁大的老铁匠,指着自行车草图上的“橡胶圈”和“轴承”,愁容满面,“这‘橡胶’是何物?奴才打了一辈子铁,从未听过。还有这‘轴承’,要求转动如此丝滑,寻常铁器打磨后,即便上了油,也摩擦甚大,难以持久啊。”
另一个负责研究击发机构的工匠也禀报道:“皇上,您标注的‘雷汞’,奴才等翻阅古籍,询问药铺,皆无人知晓。没有此物,这撞针击发之构想,怕是……怕是空中楼阁。”
预料之中的困难。溥仪没有丝毫不耐,他来自后世,深知任何一点技术进步都需要基础材料的支撑。
“‘橡胶’乃南洋一种树木之汁液凝结而成,富有弹性,可密封,可减震。”溥仪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解释,“着内务府即刻派人,持朕手谕,前往广东、福建沿海,寻访与南洋有贸易往来的商行,不惜重金,采购此物,或寻找替代品!至于轴承摩擦……”他沉吟片刻,“可用精钢反复锻打,淬火研磨,力求光滑。另外,尝试用不同禽畜油脂混合,或可找到更佳润滑之物。”
他转向那个负责火器的工匠:“‘雷汞’乃西洋火药之秘,朕亦不知其详。但可知其原理,乃是以水银、硝酸等物化合,受撞击或加热后极易爆炸。尔等可召集炼丹方士、火药工匠,依此方向,小心试验!切记,安全第一,需在空旷处设专门工坊,严加防护!”
他将自己知道的有限化学知识倾囊相授,虽然只是方向性的指引,但对于这些摸索中的工匠而言,不啻于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微弱的灯塔。
“奴才等明白了!定当竭尽全力!”工匠们虽然依旧觉得前路艰难,但皇帝不仅给出了方向,甚至懂得其中原理,这让他们心中莫名地安定了几分,干劲十足地退下去分工协作了。
格物院这边刚刚铺开摊子,聂宪藩那边又传来了消息。他亲自来到养心殿,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一丝振奋。
“皇上,新军整编初步完成!汰弱留强后,得精兵八千!皆已打散重编,由臣与王士珍、吴佩孚三部旧属混合而成,军官亦重新考核任命。”聂宪藩禀报道,“只是……吴佩孚旧部中,确有部分军官桀骜不驯,对打散编制颇有微词,虽被吴佩孚弹压下去,但恐非长久之计。”
溥仪点了点头,这在他意料之中。吴佩孚这等枭雄,其部下必然带有强烈的个人烙印。
“无妨。”溥仪淡淡道,“新军草创,有些杂音在所难免。关键在于,要让将士们明白,他们效忠的是谁,为何而战。”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纸,略一思索,提笔写下几个大字:“忠君、卫国、护民、自强”。
“将此作为新军训条,刻碑立于校场,令所有将士日日诵读,铭记于心!”溥仪将墨迹吹干,递给聂宪藩,“军官升迁,不仅要看勇武,更要考核其对训条的理解与践行!此外,军饷务必足额发放,抚恤必须优厚!朕要的,是一支知道为何而战,并且愿意死战的军队!”
“臣遵旨!”聂宪藩郑重接过,心中凛然。皇帝这是要从思想和制度上,彻底重塑这支军队的灵魂。
“还有,”溥仪叫住他,“新军装备亟待更新。格物院已在研制新式火器,一旦成功,优先装备新军。在此期间,现有火器需加强保养,严加操练。尤其是夜战、近战,要多下功夫。”
“是!臣已着手加强训练!”
送走聂宪藩,溥仪轻轻吐了口气。军事、科技、思想,三条线必须同时推进,缺一不可。他感觉自己就像在同时下三盘棋,每一步都需谨慎,却又不能慢。
就在这时,影卫如同鬼魅般,再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内。
“皇上,”影卫单膝跪地,声音依旧低沉,“孙先生收到皇上稳定局势、成立格物院的消息,让属下代为转达……祝贺。”
溥仪眉梢微挑,等着他的下文。孙文绝不会只是来道贺的。
果然,影卫继续道:“孙先生认为,皇上锐意革新,实乃华夏之幸。然,独木难支,皇上若欲真正扭转乾坤,非破除旧制,汇聚天下革新之力不可。孙先生愿与皇上……共商大计。”
“共商大计?”溥仪玩味着这四个字,“孙先生想如何共商?又在何处共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