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仲秋和江辰带着教授们来到菜市场,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调研”之旅。
菜市场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大叔大妈们看到一群教授模样的人,好奇地围了过来。
其中一位大妈好奇地问:“为啥鱼鳞比菜叶发电久呢?”这个问题让教授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面对大妈们的追问,教授们纷纷挠起了头,尴尬地笑着。
林仲秋见状,连忙解释道:“这是因为鱼鳞的结构和成分与菜叶有所不同,导致它们在发电过程中的性能也存在差异。”
然而,大妈们似乎并不满足于这样简单的解释,继续追问着各种细节问题。
教授们被问得有些招架不住,但又不好推脱,只能硬着头皮一一解答。
这场意外的“调研”让教授们深刻感受到了民间智慧的无穷魅力,也让他们意识到,科学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实验室,还需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不久之后,林仲秋和江辰的合作项目被列为“民生科技试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林仲秋一下子成为了校园里的名人,走到哪里都有人对他指指点点。
然而,林仲秋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她依旧每天去菜市场收集厨余垃圾,只不过这次他的身后多了一群跟拍的研究生。
这些研究生们对林仲秋的工作充满了好奇,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他的一举一动。
台风天来得突然,菜市场的临时棚顶被掀了一半,摊主们的“厨余电池”都浸了水。
林仲秋和江辰冒雨赶过去时,王奶奶正抱着猫舍的备用电池哭——那是给流浪猫保温箱供电的,淋湿后彻底罢工了。
“怎么办?小猫崽会冻死的!”王奶奶抹着眼泪,怀里的纸箱传来微弱的猫叫。
林仲秋看着水里的电池残骸,突然抓起块泡胀的面包:“江辰,找些保鲜膜和竹签来!”
她把面包掰碎塞进塑料袋,裹上三层保鲜膜,再把电极插进去,“面包发酵快,水分多,说不定能临时供电!”
江辰立刻找来材料,两人蹲在雨里连电路。
雨水顺着林仲秋的刘海往下滴,她却笑得一脸疯癫:“你看!电压1.8V!够保温箱用了!”
这时,卖鱼大叔举着个塑料桶跑来:“我这有泡了半天的鱼肠!比面包劲大!”
果然,鱼肠电池电压飙到2.5V。
摊主们纷纷找材料——卖水果的阿姨贡献了烂香蕉,卖豆腐的端来馊豆浆,连平时最抠门的肉铺老板都扔来块边角料。
大家蹲在雨里串联电池,雨衣下的肩膀挤在一起,倒像场奇怪的雨夜派对。
突然,林仲秋指着远处:“看!那边的路灯灭了,超市的备用发电机也停了!”
江辰立刻明白:“用我们的电池串起来,能给应急灯供电!”
三十多个临时电池被连成长串,居然真的点亮了超市门口的应急灯。
被困在超市的居民拍着手喊:“这是什么黑科技啊!烂菜叶子救了急!”
第二天,台风退去,市电视台来采访,镜头里林仲秋举着面包电池笑:“这不是科技,是过日子的智慧。”
中科院的合作项目推进得很顺利,但林仲秋总惦记着一件事——上次去山区支教的同学说,那里的小学没稳定供电,冬天孩子们冻得握不住笔。
“我们的电池能不能改改,给教室供暖?”她拿着山区地图找江辰,“你看,这里盛产水果,烂果子肯定多,原料管够。”
江辰已经画好了改良图:“把电池和保温板结合,用PTC发热片,低电压也能发热。我算过,50个电池串起来,能让15平米的房间保持15℃以上。”
他们带着图纸去山区时,校长摸着破旧的电暖器叹气:“这玩意儿一小时一度电,我们付不起电费。”
林仲秋蹲在操场边,看着孩子们用冻红的手写字,突然抓起个烂苹果:“校长,我们用这个给教室供暖,不要电费。”
半个月后,山区小学的教室里多了排奇怪的“暖气片”——外面裹着竹编外壳,里面是串联的厨余电池,发热片摸起来暖暖的。
孩子们围着看时,林仲秋正教村民们怎么换“燃料”:“烂苹果、玉米芯都行,记得每天换一次,就像喂牲口一样。”
有村民不相信:“这能顶用?别是骗我们的吧?”
“你看!”林仲秋掀开保温板,下面的温度计显示18℃,“昨天夜里零下2度,教室里都没上冻。”
孩子们的作业本上,再也没有冻得化开的墨痕。
支教老师拍了段视频,配文“烂果子做的暖气,暖的是心”,播放量破亿。
一家能源公司找到林仲秋,递上张支票:“我们买你的厨余电池专利,开价500万。”
林仲秋看着支票上的零,突然想起山区校长的话:“孩子们现在敢脱手套写字了,谢谢你们的‘果子暖气’。”她把支票推了回去:“专利不卖,但技术可以共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