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接到调解任务时,正坐在办公室里翻看一份社区治理的调研报告。陈雪推门进来,递给他一张纸条:“和平小区3号楼两户居民因阳台搭建问题发生激烈争执,昨天还动了手。李主任点了你的名,让你去处理。”
林辰接过纸条,扫了一眼,嘴角微微一扬,“看来我最近的表现引起注意了。”
陈雪皱眉:“这可不是小事,那两家已经闹了好几个月,街道办之前也调解过几次,都没能彻底解决。”
“正因为没解决,才轮得到我。”林辰合上文件夹,站起身整理了下衣领,“走吧,去看看现场。”
他们赶到和平小区时,物业经理已经在楼下等着了。远远就能听见三楼传来争吵声,甚至还有玻璃碎裂的声音。
“又打起来了!”物业经理脸色发白,“我们报警了,但警察来了也只能劝架,说这是邻里纠纷,最好由街道出面协调。”
林辰点头,一边往楼上走,一边问物业:“哪边是主动方?”
“王家先搭的阳台,刘家觉得影响采光和安全,一开始只是口头抗议,后来发展成互相辱骂、泼水,直到前几天双方都报了警。”
到了三楼,果然看见两家人都站在门口,地上散落着玻璃碎片和几件被打翻的生活用品。王家老太太坐在门槛上抹眼泪,刘家男人则气呼呼地指着对面窗户:“你们家阳台探出来半米,挡得我家白天都要开灯!”
林辰没有急着说话,而是先观察了一下现场情况。两家阳台确实靠得很近,王家为了扩大使用面积,在原有结构外加建了一块玻璃围栏,确实对刘家造成了一定遮挡。
他转头对物业说:“先把碎玻璃清理一下,别伤到人。”
物业连忙安排人处理。林辰则分别请两家进屋谈话。
先是进了刘家。屋里光线昏暗,客厅窗帘拉得严实。刘家男人坐沙发上,情绪激动:“我们不是不讲理的人,但他们太霸道了!”
林辰点点头,语气平和地说:“您说得有道理,采光权确实是法律保护的基本居住权益。不过,咱们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一下对方的想法?毕竟谁都不想住得局促。”
刘家人愣了一下,没想到林辰上来就认同他们的立场。
接着,林辰去了王家。王家老太太还在哭,儿子则满脸不服气:“我们家阳台是统一设计的,他们自己不装,反倒来怪我们?”
林辰笑了笑:“王哥,您说得没错,阳台是统一规划的,但咱们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如果邻居真的因此受影响,就算法院判下来,心里也会有疙瘩。”
王家儿子沉默了一会儿,低声说:“我们也知道有点挡光……可要是拆了,等于承认我们错了。”
林辰轻轻点头:“其实,不一定非得拆。我们可以找一个折中的办法,既不影响您的使用,也不让邻居感到压迫。”
他转身拿出笔记本,翻开一页:“我在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一个类似案例,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当时也是两户人家因为围墙高度发生争执,最后官府裁决——围墙可以保留,但必须在顶部留出一定空隙,以保证通风和采光。”
王家人听得一愣:“清朝的事儿还能用?”
“我不是要搬古法,而是想说明一点:古人尚且懂得变通,我们现代人更应该讲究实际效果。”林辰顿了顿,“比如,你们可以在阳台顶部加一些镂空装饰,或者改用透明材料,这样既能保持美观,又能减少遮挡。”
刘家听后,神色缓和了些。林辰趁热打铁:“当然,王家愿意做出调整,刘家这边也得表示一下诚意。比如,以后不再随意泼水、吵闹,大家各退一步,邻里关系也能恢复。”
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王家在阳台上加装透明玻璃顶棚,并将部分封闭结构改为镂空;刘家则承诺不再滋事,并赠送一盆绿植作为邻里和睦的象征。
几天后,林辰回访时,发现两家竟然开始互相打招呼了。物业经理笑着感慨:“你这一招真灵,比警察来十次都管用。”
林辰站在楼下抬头看了看那两个阳台,阳光透过镂空结构洒在楼道口,显得格外明亮。
他掏出手机,给李建国发了条信息:“和平小区3号楼邻里纠纷已妥善解决。”
很快收到回复:“做得不错。”
林辰收起手机,正准备离开,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喊他:“林辰!”
回头一看,是刘家的女儿,手里端着一杯茶:“我妈让我请您喝杯茶,说谢谢您帮忙。”
林辰摆摆手:“不用客气,邻里和谐才是最重要的。”
女孩却坚持:“我妈说,您跟别的干部不一样,懂人心,讲道理。”
林辰怔了一下,随即笑道:“那你替我谢谢阿姨。”
他转身走出小区大门,阳光正好,微风拂面。街边的小摊刚支起帐篷,早点铺子飘来豆浆的香气。
他深吸一口气,脑海中忽然浮现出那句写在笔记本上的话:
“文章有声,方显格局。”
而现在,他正在用另一种方式,书写自己的格局。
喜欢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请大家收藏:(m.20xs.org)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