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风带着清晨的凉意,掠过无边无际的草甸,将远处的云絮吹得像流动的棉絮。林越站在部落东侧的空地上,手中握着一把铁木制成的木剑 —— 这是郭靖特意请部落铁匠阿古拉打造的,剑身用三年生的黑铁木削制,比寻常铁剑轻三成,却保留了剑脊的弧度,握柄处缠着防滑的羊皮绳,虎口贴上去刚好能卡住,最适合快剑练习时的高频挥动。他望着眼前开阔的草原,目光渐渐锐利起来,丹田中的气感像温水般轻轻流转,顺着右臂经脉缓缓涌向手腕,为即将开始的练习预热。
自突破内功境界后,林越总觉得体内有股力量急于释放 —— 以往练墨氏快剑时,气感只能勉强支撑剑招,如今气感贯通全身,连指尖都能清晰感知气流的脉动。尤其是想起墨氏快剑 “快、准、狠” 的要义,更是按捺不住想要一试:中原山林树木丛生,剑招挥到一半总被枝桠阻碍,而草原像铺展开的绿毯,连视线都能望到十里之外,正好能让快剑的 “速” 与 “阔” 发挥到极致。
“墨氏快剑讲究‘以快破巧,以速制敌’,首要在‘腕力’与‘身法’的配合,气感要像缠在剑上的丝线,既不能断,也不能紧。” 林越轻声默念墨氏剑谱中的要义,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木剑斜指地面,剑尖轻轻点在草地上,压出一个微小的凹痕。他深吸一口气,丹田气感骤然下沉,再猛地向上涌向右臂 —— 手腕快速转动的瞬间,木剑划破空气,发出 “咻” 的轻响,剑影在晨光中留下一道模糊的弧线,连草叶都被剑风带得向后倒去。这是墨氏快剑的起手式 “墨影初现”,以往他需 1.2 秒才能完成整个动作,今日气感顺着腕骨流转,像给手腕装了 “助力轴”,竟只用了 0.9 秒,剑速快得连自己都微微惊讶。
他踩着草原松软的泥土,身形随剑招移动 —— 气感顺着经脉流至双腿,脚掌贴地时,能清晰感受到泥土的弹性,每一步都像踩在弹簧上,既稳又轻。以往练习快剑时,总因身法跟不上剑速,导致 “连星斩” 接 “破风式” 时出现卡顿;如今内功贯通全身,气感像无形的丝线,牵引着身体与剑招同步:手腕转动时,腰腹气感随之发力,带动剑身更快横扫,连腰间的道袍都被气流鼓得微微飘动;脚步腾挪时,腿部气感轻轻推送,让身形在草甸上灵活穿梭,脚下的青草只被踩弯,却未折断半根 —— 这是 “气感护形” 的效果,以往他练半个时辰就会磨破鞋底,如今走得再快,脚掌也没有丝毫不适。
“嗤 —— 嗤 —— 嗤 ——” 木剑连续划过空气,发出密集的破空声,像有只无形的手在快速拨弄琴弦。林越施展出 “墨氏快剑?连星斩”,剑招如流星坠地,一剑接一剑向身前的草垛刺去 —— 那草垛是他提前扎好的,上面插着十根彩色的羽毛,红、蓝、黄三色交替排列,最远处的羽毛距他足有两米。以往练习时,他最多能在 3 秒内击中 5 根羽毛,还总因剑速太快偏离目标;今日气感顺着剑身流转,指尖能清晰感知木剑的轨迹,剑招落下时像被精准校准过:3 秒内,木剑先后点中 8 根羽毛,每根羽毛都从根部被剑风切断,轻轻飘落在草地上,草叶仅轻微晃动,却未被剑风刮断半片。
草原的风似乎也在为他助力 —— 风从左侧吹来,正好顺着剑招挥动的方向,减少了空气对剑身的阻力。林越越练越投入,气感在经脉中快速流转,从右臂到腰腹,再到双腿,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每一次剑速加快,气感就随之增强,连丹田都像 “蓄水池”,不断为剑招输送能量;每一次身法腾挪,气感就愈发顺畅,连呼吸都与剑招节奏同步 —— 吸气时剑招收回,呼气时剑招刺出,像草原的潮汐般规律。他施展出 “墨氏快剑?破风式”,木剑猛地向前刺出,剑速快得几乎看不见剑身,只留下一道残影,前方半米内的草叶被成片割倒,切口整齐如刀削,连断口都泛着淡淡的光泽。
“以往这招‘破风式’,剑速只能达到每秒 3 次挥动,今日竟能到每秒 4 次!” 林越心中一喜,停下动作查看木剑 —— 剑身因高速挥动微微发热,握在手中能感受到轻微的震动,却没有丝毫晃动。这是内功加持下 “力与速” 平衡的结果:以往仅靠腕力挥剑,剑速越快,剑身越容易抖;如今气感像 “稳定器”,顺着剑脊流转,连最轻微的抖动都被抵消。他想起墨氏剑谱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墨氏弟子练此剑招,需十年苦修才能达到每秒 3.5 次的剑速,且必须用铁剑才能保证威力;而他借助内功与草原地形,用木剑就突破了这个上限,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成就感。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林越反复练习墨氏快剑的基础招式,从 “墨影初现” 到 “连星斩”,再到 “破风式”,每一招都在气感的加持下不断提速、优化。他还发现一个意外收获:草原的开阔不仅让剑招舒展,还能让他更清晰地感知剑风的流向 —— 通过调整剑招角度,让剑身与风向形成 30 度夹角,能进一步降低空气阻力。比如 “破风式”,原本需要八成气感才能达到每秒 4 次的剑速,如今借助风力,只需六成气感,剑速反而能提升到每秒 4.2 次,气感消耗减少了四分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面板武途:港片穿行炼大罗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面板武途:港片穿行炼大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