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送来的港式点心还带着余温,香甜的气息暂时驱散了办公室里积压的疲惫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林小溪小口吃着,胃里暖和了,连带着紧绷的神经也似乎松弛了些许。陈默体贴地没有久留,只是叮嘱她早点休息,便驾车离开了。
回到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将那点心的包装盒仔细收好,林小溪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电脑前。短暂的放松像是偷来的时光,现实的工作依然堆积如山。她点开邮箱,准备处理最后几封邮件然后下班,一封来自法务部协作系统的待办通知却弹了出来——关于“城市焕新”项目与“数海科技”数据合作模型的最终合同审阅流程,需要她作为业务接口人进行最终确认。
“数海科技”是近期在数据挖掘领域声名鹊起的一家新锐公司,其提供的“用户画像精准构建模型”是“城市焕新”项目市场精准投放和个性化服务定制的核心引擎,也是前期顾言琛亲自拍板引入的关键技术合作方。合同的主要条款早已由法务和采购部门敲定,此刻发送给她,更多是走一个形式上的最终确认流程。
若是放在几周前,林小溪或许只会大致浏览一下与自己业务相关的部分,确认模型交付标准、服务等级协议(SLA)等细节无误后,便会点击“确认”。但如今,在顾言琛近乎苛刻的要求下养成的习惯,让她对经手的每一份文件都抱有极大的审慎。
她泡了一杯浓茶,驱散刚刚因甜食而泛起的些许困意,然后点开了那份长达数十页的合同附件。
起初,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合同条款清晰,权责明确,法务部的批注意见也密密麻麻,覆盖了常见的风险点。林小溪逐字逐句地阅读着,目光扫过那些枯燥的法律术语,不敢有丝毫懈怠。
时间在静谧的办公室里悄然流逝,窗外的城市灯火渐次熄灭,只剩下零星的光点,如同旷野中的孤星。
当她读到附件三,关于“数海科技”提供的模型所依赖的“底层数据来源授权与合规性声明”时,她的目光猛地顿住了。
声明写得冠冕堂皇,罗列了一系列数据来源,声称均已获得合法授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声明的最后,用极小的字体、几乎像是刻意隐藏般附加了一条备注:“部分训练数据来源于第三方公开数据聚合平台‘DataPool’的脱敏及匿名化数据集,该平台声称其数据获取符合其用户协议及适用法律。”
“DataPool”……
林小溪的眉头紧紧蹙起。她对这个平台有印象,在读研期间做过相关课题研究时接触过。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数据平台,以其海量的数据源和低廉的使用成本着称,但也多次被媒体和学术界质疑其数据来源的合法性和用户授权的清晰度。尤其涉及到“脱敏”和“匿名化”数据,其边界往往非常模糊,很容易踩到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红线。
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攥了一下。
一种不祥的预感悄然蔓延。
她立刻放下合同,开始在内部数据库和公开网络中进行交叉检索。她调阅了所有关于“数海科技”和“DataPool”的公开信息、行业分析报告,甚至找到了几篇学术界关于此类数据平台法律风险的探讨文章。
越是深入查证,她的脸色就越是苍白。
有证据显示,“DataPool”平台上的部分数据,疑似通过爬虫技术从一些未明确授权可商业化的网站或APP中获取,其“脱敏”技术也并非无懈可击,存在被反向识别和关联的风险。而“数海科技”的模型,恰恰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可能存在“原罪”的数据基础之上!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一旦未来有数据主体提起诉讼,或者监管机构介入调查,发现“数海科技”使用的底层数据存在授权瑕疵,那么整个“城市焕新”项目都可能被拖入法律纠纷的泥潭!项目声誉受损、巨额赔偿、甚至被迫中止……后果不堪设想!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让她握着鼠标的手微微颤抖。
这已不仅仅是商业风险,而是潜在的法律地雷!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看了一眼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已是凌晨一点。她深吸一口气,拨通了法务部值班律师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年轻的法务助理,听完小溪的描述后,他显得有些为难。
“林组长,这份合同我们法务部已经审核过好几轮了,‘数海科技’也提供了他们的合规声明。您提到的这个‘DataPool’平台,确实存在一些争议,但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司法判决认定其数据非法。从纯粹的法律风险概率来看,可能……不算最高。” 法务助理的语气带着程式化的谨慎,“而且,这个模型是项目核心,顾总亲自盯着的,如果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可能会……”
后面的话他没说,但小溪明白。可能会延误项目进度,可能会被认为是在挑战顾言琛的决策,可能会给她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再见仍是心上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再见仍是心上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