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城,昔日日军第十二军司令部所在地,张百川站在原司令部的阳台上,俯瞰着这座刚刚回到人民手中的城市。街道上,八路军战士正在巡逻,宣传队在墙上刷着标语,不少市民自发地帮忙清理战争留下的痕迹,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陈榘拿着电报,快步走上阳台:“司令员,延安回电了,中央完全同意我们的扩编计划,主力部队扩编至五十万人,骑兵旅扩编为两个旅,地方部队保持三十万人规模。另外,中央还特意批准,将我们的‘淬火班’正式升格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山东分校’,”
张百川接过电报,仔细看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好,抗大山东分校,这名字好,以后就不只是我们山东的干部来学了,还要为其他兄弟部队培养人才。”他转向跟在陈榘身后走来的谢福治和肖桦,“老谢,老肖,这下咱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谢福治沉稳地说:“担子重不怕,有基础,有人心。济南光复,山东全省眼看就要连成一片,老百姓参军的热情高得很。关键是,怎么把这五十万主力,真正练成五十万个能打硬仗的兵。”
肖桦接口道:“政治部已经着手制定详细的整训和政工计划。抗大分校的第一期,我看就从各旅、各团抽调最优秀的营连排干部,重点就按司令员之前定的,开设装甲科和炮兵科。咱们现在家底厚了,不能光有家伙,更得有人才会使唤这些家伙。”
“说得对,”张百川重重一拍栏杆:“装备固然重要,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永远是人。告诉炮兵旅周旅长,他的炮兵要抽调最好的教官。还有那个装甲学习班,陈远他们不是已经摸索出点门道了吗?让他们也上讲台,实战经验比书本上的东西更管用。”
几人正说着,机要员又送来了几份电报。陈榘接过一看,眉头微挑:“司令员,重庆方面的‘山东省政府’名单公布了,果然都是些顽固派。他们的人马,据说已经离开河南,正沿着陇海线向东移动,看样子是真要来了。”
张百川哼了一声:“来得正好,山东是我们用血打下来的,不是他们靠一纸委任状就能拿走的。告诉前沿部队,严密监视,他们要是老老实实待在划定的区域倒也罢了,要是敢伸手乱动,不用请示,坚决反击,原则就一条,山东的事情,山东人民说了算,轮不到他们来指手画脚。”
他语气转为严肃:“不过,眼下我们最主要的敌人,还是鬼子。岗村宁次在山东吃了大亏,绝不会善罢甘休。他虽然暂时缩了回去,但华北方面军的底子还在。我判断,他下一步要么是从关外继续调兵,要么就是联合华中日军,从南面给我们压力。”
谢福治点头表示同意:“情报显示,日军大本营对山东战局极为不满,岗村宁次压力很大。他很可能正在酝酿一次更大规模的报复性扫荡。我们必须抓紧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全力整军、扩军、发展生产。”
张百川走回室内,军事地图已经挂在了墙上,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敌我态势:“所以,时间不等人。我们来具体商量一下下一步的作战和建设部署。”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山东军区最高指挥层展开了高效而务实的讨论。
张百川首先定下基调:“扩编不能是简单地拉人头。五十万主力,要形成真正的拳头。我的想法是,以我们现有的八个主力旅为骨架,填充新兵和改编的地方武装。每个旅必须满编,甚至超编。武器装备,优先保证主力旅尽可能多的火炮。”
陈榘拿着笔记本记录:“根据缴获和兵工厂目前的产能,保障八个主力旅的基本换装可以做到,但要想全部达到日械或者更高水平,还需要时间。尤其是火炮,缺口较大。”
“那就分批换装,”张百川果断地说,“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作为头等主力,优先换装。第四、第五、第六旅次之。新编的第七、第八旅,先用缴获的日械顶着,同时加快训练,形成战斗力。骑兵旅扩编为两个旅后,机动范围要覆盖整个鲁西和鲁北平原,负责侦察、破袭和快速突击。”
谢福治补充道:“兵员质量是关键。我建议,由军区统一制定新兵训练大纲,各旅、各分区必须严格执行。不能因为扩编就降低了训练标准。抗大分校要立刻运转起来,第一期学员三个月内必须毕业,回到部队担任骨干。”
肖桦则从政治角度提出建议:“光有军事训练还不够。要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阶级教育,让每一个战士都明白为谁打仗,为何而战。同时,要大力表彰战斗英雄和模范单位,把士气鼓得足足的。”
张百川对搭档们的意见表示赞同,他走到地图前,开始部署具体的军事行动:“扩编和整训期间,部队不能闲着,要以战代练,继续扩大和巩固根据地。”
“命令:第一旅,在巩固泰安、莱芜地区的同时,派出有力部队,向淄博方向渗透,伺机拔除鬼子据点,威胁胶济铁路西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抗战:从湘江到上甘岭请大家收藏:(m.20xs.org)抗战:从湘江到上甘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