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我是班级里的“尖子生”,成绩稳定在年级前十,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学霸”。然而,当我带着这份骄傲踏入高中校园时,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
第一次月考,我的数学成绩只有68分,班级排名中下游。看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红叉,我仿佛听见了初中老师那句“高中知识难度提升,你要加倍努力”的叮嘱。那一刻,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不够聪明?我是不是不适合学理科?
这种落差感,让我在课堂上变得沉默寡言。我害怕回答问题,害怕被老师点名,更害怕看到同学异样的目光。我开始逃避,躲在宿舍里玩。直到有一天,班主任找到我,对我说:“小杨,你初中时那么优秀,现在却因为一次考试就否定自己,这不是我认识的你。”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我开始反思:高中知识难,但难的是适应,而不是能力。我决定,重新开始。
我意识到,高中学习与初中最大的不同,在于“主动”二字。初中时,老师会把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讲,而高中则更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学习方式。
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早起背单词,晚上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我不再满足于完成作业,而是主动寻找课外习题,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我还加入了学校的数学兴趣小组,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难题,分享学习心得。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我发现,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智力游戏。每解开一道难题,我都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然而,适应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我在解一道几何题时卡住了,怎么也找不到突破口。我急得满头大汗,甚至想要放弃。但这时,我想到班主任的话:“高中知识难,但难的是坚持,而不是放弃。”我深吸一口气,重新审视题目,终于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那一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才能到达终点。
高中生活,不仅是学习上的挑战,更是人际关系的考验。初中时,我习惯了独来独往,很少主动与他人交流。但高中,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时代。
刚入学时,我因为性格内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同学们组织的篮球赛、合唱比赛,我总是以“不会”为借口拒绝。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被边缘化了,仿佛成了一个“局外人”。
直到有一天,班级组织了一次户外拓展活动。这次活动,要求我们分组完成一系列任务。我被分到了一个小组,组长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主动和我搭话,鼓励我参与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我逐渐放开了自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终,我们小组成功完成了任务,获得了第一名。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团队合作,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一群人的交响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高一这一年,我经历了从“迷茫”到“清晰”的蜕变。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我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初中时,我学习是为了考个好高中,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而高中,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成绩,更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我发现,我对政治很感兴趣,喜欢了解台湾历史问题。
喜欢杨建辉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杨建辉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