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4068年)春季正月乙酉日初一,皇帝驾临奉天殿接受群臣朝拜祝贺,大宴群臣、命妇,在坤宁宫朝拜皇后,皇后赐宴。
丙戌日,中书左丞相、太师、韩国公李善长请求辞官退休,皇帝同意了。
任命中书右丞、忠勤伯汪广洋担任中书右丞相,参知政事胡惟庸担任中书左丞。
命令在京城的还没有公职服饰的文武官员,再次赐给他们。
丁亥日,皇上亲自祭祀天地神灵,宣告讨伐明升。任命中山侯汤和担任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担任左副将军,德庆侯廖永忠担任右副将军,以及营阳侯杨璟、都督佥事叶升率领京城的卫军、荆州和湘州的水军,从瞿塘奔赴重庆;颍川侯傅友德担任征虏前将军,济宁侯顾时担任左副将军,以及都督佥事何文辉等人率领河南、陕西的步兵和骑兵从秦地、陇地奔赴成都。
皇帝告诉汤和等人说:“现在天下安定,四海安宁,只有川蜀没有平定罢了。朕因为明玉珍曾经派遣使者与我交好,遵循藩臣的礼节,所以对明升,怜悯他年纪幼小,力量弱小。不忍心对他们用兵,所以派遣使者,多次对他们开导晓谕,希望他们能够醒悟。明升于是被众人的言论所迷惑,反而派兵侵犯我军兴元,虽然战败而退,但他那豺狼般的心性,始终怀着撕咬吞噬(我方)的念头,不能不去讨伐他。现在我命令你们率领水军、陆军,分路前进,从首尾攻打他们,让他们疲于奔命,形势下必然能够攻克(敌人)。只是军队行进的时候,要严格整顿军队,严肃纪律,来安抚投降归附的人,不要肆意杀掠。过去王全斌的事情,可以作为鉴戒,你们要谨慎对待这件事。”
命令中书右丞相、魏国公徐达前往北平训练军队,修缮城池。济南卫指挥佥事盛熙率领两千士兵,济宁左卫指挥房宽、厉达率领五千士兵,青州卫指挥佥事周兴率领四千士兵,莱州卫指挥同知胡泉率领三千士兵,徐州卫指挥佥事司整、李彬率领两千士兵,全都听从指挥调度。
戊子日,朝廷命令宋国公冯胜前往陕西修筑城池,卫国公邓愈前往襄阳训练军马,运送军粮来供给征讨蜀地的士兵。
命令吏部每月处理贴黄。当初,吏部将文武百官的姓名、籍贯以及出仕以来历任官职升迁的年月日期,从行省、府部寺开始施行(登记)之后,省、府、州、县等衙门都进行分类(登记)。将官员的履历用小字写在黄纸上,粘贴放置在簿籍当中,并且用皇帝的玉玺标记它,这被称为‘贴黄’。有官员的任命、升迁、调动,就重新贴在相应位置,虽然官员数量繁多,但这种方法便于查考核对,然而官员任免的数量,贴黄上有来不及修改注明重新贴的情况,所以命令吏部每个月重新贴一次。每年年终把登记的册籍进献(给皇上),(这些册籍)收藏在内库,于是成为固定的制度。
命令中书省确定亲王宫殿的制度。工部尚书张允等人商议:凡是王城城墙高二丈九尺五寸,底部宽六丈,顶部宽二丈,城墙上的矮墙(女墙)高五尺五寸,环绕城墙的护城河宽十五丈,深三丈。正殿的地基高六尺九寸五分,月台高五尺九寸五分。正门的台基高四尺九寸五分。廊房的地面高二尺五寸。王宫大门处的地面高三尺二寸五分,后宫的地面高三尺二寸五分。正门以及前后殿的四座门,城楼用青绿颜色并点染金色来装饰,廊房用青黑色来装饰。四座城门的正门都涂着红漆,门钉是涂了金的铜钉。宫殿的藻井、斗栱,都是攒尖顶,中间画着蟠螭,边缘用金来装饰,还画着八吉祥花。前殿和后殿的座具都用红漆涂饰并绘有金色的蟠螭,帐子用红色的销金(一种织物装饰工艺)蟠螭图案,座具后面的墙壁就画着蟠螭和彩云。在王城内的西南方向修建社稷坛、山川坛,在王城内的东南方向修建宗庙,将那些绘有蟠螭的彩画改成绘龙的彩画。于是答应了他。
诏令礼部参考历代祭祀郊庙、社稷、日月等众神时冕服的情况以及百官陪祭时冠服的制度。于是礼部和太常司、翰林院商议后上奏说:皇上亲自祭祀圜丘、方丘、宗庙以及朝日、夕月时,穿着衮冕;祭祀星辰、社稷、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先农时,都穿皮弁服;群臣陪同祭祀时,各自穿着本品级的梁冠祭服。听从了他(的话或安排等)。
己丑日。制作了一枚玉图记赐给皇太子,这枚玉图记雕刻着蟠龙作为印纽,方形,宽一寸二分,高一寸六分,印文是‘大本堂记’。
明太祖(朱元璋)命令中书省派遣使者晓谕潼关、巩昌、兰州各处的防守官军,修缮武器装备,稽查奸细,并且命令陕西行省绘制当地的山川地理图来进献。
赐予中书省右丞相、忠勤伯汪广洋、左丞胡惟庸诰命。
巩昌、临洮、庆阳下属的县发生地震。
命令赏赐征讨蜀地的士兵夏布共三十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四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明太祖实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