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永安城的暑热尚未完全消退,宫墙之内的夜晚寂静无声。
正元帝黄晟独坐于居然殿上清阁,窗外一弯残月孤悬,将凄清冷光洒在蟠龙金砖之上。
他手中攥着一份刚由司礼监悄悄送来的密报,指尖因用力而微微颤抖。
密报所言,乃是「文成阁大学士、刑部尚书令」周士良近日频频召见吏部、兵部要员,甚至与深居后宫的太子养母、「纯贵妃」韦氏之族兄亦有密会。
其内容虽不得而知,然其势已成,几乎明目张胆。更有一份联名奏折的草稿副本,字字句句,以“国本固则天下安”为名,逼请太子行监国事宜。
“国本……天下安……”黄晟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干涩,充满无尽的嘲讽与悲凉。他推开奏折草稿,仿佛那是什么污秽之物。
烛火摇曳下,他年仅四旬的面容竟已爬满细纹,两鬓霜染,昔日那双曾隐含锐气的眼眸,如今只剩下深深的疲惫与无力。
才七岁的太子,能监什么国?
自涵武之变后,他这位天子便似那庙堂之上的泥塑木雕,看似尊贵,实则一举一动皆受掣肘。
朱璧永虽奔赴中原征讨闯逆,然其党羽爪牙早已布满朝堂内外。
云焘等人把持枢要,阳奉阴违,几乎唯朱璧永是尊。
周士良往常素来老实本分,可近两月动作频繁,黄晟甚至都看不清他到底是要做什么。
他每每欲推行政令,不是被以“还需斟酌”为由留中不发,便是被下面的人以“体察民情”、“经费不足”等借口拖延推诿。
甚至他偶尔想召见几个非朱党的大臣,翌日便会发现那些人或因“小过”被罚俸,或被调任闲职。
这皇宫,已成了最华丽的囚笼。
一阵剧烈的咳嗽袭来,黄晟以袖掩口,咳得弯下腰去。咳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格外刺耳。
内侍监慌忙上前欲伺候,却被他无力地挥手屏退。
他怕的不是死,而是死后这江山社稷将彻底沦入权臣之手,黄氏血脉恐遭灭顶之灾。
皇长子黄昭,年已十二,性情坚毅,聪慧而有主见,因其母族早衰,且朝局乱流层出,不立他为太子反而是保全他的唯一手段。
可如今朝廷内部涌动的力量显然加快了节奏,一种巨大的恐惧攫住了皇帝的心脏,令他窒息。
他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为黄氏留下一线血脉,为这摇摇欲坠的大宁王朝,保留一丝微末的希望。
夜更深了。万籁俱寂,唯有宫漏声声,催人心魄。
黄晟挣扎起身,走到御案前,铺开一张特制的暗龙纹素笺,提起了那支沉重的御笔。
他的手仍在微微颤抖,墨点滴落,污了宣纸。闭目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孤注一掷的决绝。
笔锋落下,字字泣血:
“怀瑾先生足下:朕不德,致权奸窃柄,朝纲紊乱,天下鼎沸,宗庙几危。每念及此,五内俱焚,痛何如哉……
皇子昭,朕之长子,性非柔顺,恐不见容于虎狼之辈,留之京师,必遭奇祸。
太子年幼,立之,原望安臣民之心,近期种种,恐背道而驰,社稷朝夕之间非黄氏所有矣……
朕为君父,不能庇佑子嗣,羞愧无地……恳请先生,念及昔日情谊,携昭儿远遁南疆,越海而去,愈远愈善。
勿以朕为念,但存祖宗一脉,则朕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堪当绝笔,泪与墨俱,惟先生察之!晟,顿首再拜。”
写罢,他已泪流满面,几乎虚脱。
小心吹干墨迹,取出随身携带、极少动用的一方小玺私印,蘸满朱红印泥,郑重钤于信末,又以火漆仔细封缄,做上暗记。
“何香!”他声音微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一直屏息侍立在殿外阴影处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何香,立刻悄步而入,跪倒在地。
这位侍奉两朝的老太监,头发已然全白,脸上布满皱纹,唯有一双眼睛,依旧清澈,透着经年累月历练出的沉稳与忠诚。
“陛下,老奴在。”
“此信,”黄晟将密函递出,手仍在微颤,“你亲自去,此刻便去!务必亲手交到东城傅怀瑾先生手中!绝不可经第二人之手!若有差池……”
皇帝没有说下去,但那眼中的绝望与决绝已说明一切。
何香双手接过那封仿佛重逾千钧的信,藏于贴身处,重重磕了一个头,老泪纵横:
“陛下保重龙体!老奴……万死亦必将此信送到!”
老太监的身影悄然融入沉沉的夜色之中。
黄晟望着他消失的方向,浑身力气仿佛被抽空,瘫软在龙椅之上,望着殿顶那精美的蟠龙藻井,只觉得那龙也似被无形锁链束缚,挣扎不得。
傅怀瑾府邸位于永安东城,虽挂个「教导博士」虚职,实则门庭冷落。
深夜闻听急促暗号敲门,心腹老仆开门见是宫里来的大公公,大吃一惊,连忙引入。
书房内,灯烛昏暗。傅怀瑾拆开火漆,展信阅读,才看数行,已是面色大变,冷汗涔涔而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神州明夷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神州明夷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