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维修基地”的建设,如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在热带炽热的阳光与突如其来的暴雨轮番洗礼下,一片简陋却功能清晰的工业飞地硬生生在原始海岸线上拓展开来。临时铺设的铁轨连接着码头与工棚区,小型蒸汽起重机喷吐着白烟,发出沉闷的喘息,将国内运来的大型设备部件一一吊装到位。空气中弥漫着钢铁、油漆、煤炭和汗水混合的独特气味。
凌云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里。他深知,这套“模块化维修体系”的成功与否,不仅关乎“定远号”的即时战斗力,更关乎未来大明海权的辐射半径与持久力。他亲自审核每一张从后方发来的加工图纸,确保其符合前线的实测数据,并主持设计了几套用于巨型部件海上运输的专用固定支架和吊装方案。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对“定远号”受损主炮塔的拆除。巨大的炮塔重达数十吨,与舰体结构紧密相连,其下的回转轨道和驱动机构更是精密而脆弱。任何粗暴的操作都可能导致二次损伤,甚至危及舰体结构。
“必须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凌云在技术会议上强调。他组织工匠们制作了详细的等比例木质模型,反复演练拆除顺序和吊点设置。最终,利用临时加固的舰体结构和数台重型葫芦(滑轮组)的协同作业,损坏的炮塔基座被小心翼翼地整体吊离,露出了下方扭曲的齿轮和断裂的液压管道(如果已有简易应用)或螺杆。这一幕,让所有参与其中的工匠都感到震撼——如此庞然大物,竟能像更换家具零件一般被拆卸下来!
与此同时,对“幽灵船”残骸的深入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天工院的技术人员在清理其动力舱室时,发现了一套完整的、利用燃油(一种经过初步提炼的、比煤油更粘稠的矿物油)喷射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驱动涡轮,再通过一套复杂的齿轮组驱动喷水推进器的系统。
“此物……绝非泰西蛮夷所能及!” 一位负责分析的老工匠捧着绘制的草图,双手微微颤抖,“其构思之精巧,用料之考究,尤其是这涡轮叶片之形状,暗合某种极深奥的流体之理……还有这燃油的纯化与加压技术……”
更令人心惊的是,在那批缴获的图纸中,夹杂着几张看似无关的演算草稿。上面使用的数学符号体系,虽然与凌云带来的现代符号不尽相同,但其表达的核心概念——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已经清晰可见!此外,还有一些关于电磁感应的初步图示和笔记,虽然零散,却指向明确。
凌云看着这些发现,后背一阵发凉。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领先”可以解释的了。这个隐藏在“四海商会”背后的势力,其科学理论水平,恐怕已经触摸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晚期的门槛,甚至在个别领域(如这特殊的动力系统)有所超越。他们是谁?来自何处?目的何在?仅仅是为了商业利益,还是有着更可怕的图谋?
他将这些发现整理成一份绝密报告,通过专用的密码电报线路,直接呈送给朱棣。在报告中,他首次明确提出了“存在一个掌握着未知高等格物知识的隐秘组织”的警告,并强烈建议加强对国内技术资料的管控,以及对所有涉及海外技术交流的渠道进行最严格的审查。
这份报告在南京引起了轩然大波。朱棣震怒之余,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警惕。他一方面严令马三宝的东厂加强对内部,特别是与海外有联系的官员、商人的监控;另一方面,则加大了对凌云和天工院的支持力度,批示:“南洋一切事宜,凌爱卿可临机专断,务必查清此獠根底,挫其阴谋!”
来自皇帝的绝对信任和沉重压力,让凌云肩头的担子更重了。他意识到,与这个神秘组织的对抗,已经从单纯的海上争霸,上升到了关乎文明发展主导权的层面。
就在维修工作进入最关键的阶段——等待国内制造的新模块运抵,并进行安装调试时,一场新的危机不期而至。
这天深夜,前沿基地外围的警戒哨突然发出了尖锐的警哨声!几乎同时,几处靠近丛林边缘的物料堆放处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中,隐约可见一些身手矫健的黑影,借助夜色的掩护,使用弓弩和少数火铳,向基地内射击,目标直指几处核心工棚和停泊在近岸进行舾装作业的一艘轻型护卫舰!
“敌袭!保护工地!保护战舰!” 警锣声、呼喊声、火铳的轰鸣声瞬间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袭击者显然有备而来,行动迅捷,战术明确,旨在破坏维修能力,拖延“定远号”的修复进程。他们甚至试图向“定远号”巨大的舰体投射点燃的火箭,幸而被值夜的水兵和工匠用早已准备好的防火沙桶和高压水龙(利用蒸汽泵提供压力)及时扑灭。
凌云在第一时间被护卫簇拥着进入临时指挥所。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判断局势。袭击者人数不多,但极其精锐,而且对基地的布局似乎有所了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