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措施在新兵营的成功,像一阵风似的传开了。王把总因为治下有方,得了上官几句褒奖,心情大好,对朱重八和田娃愈发看重。没过几日,上面果然下令,将田娃提出的那套防疫法子稍加修改,在全军推行。
朱重八和田娃的名字,第一次超越了新兵营的范畴,在某些低阶军官和医官口中被提及。尤其是田娃,那个“懂些偏方、心思活络的新兵”形象,算是初步立住了。
借着这股东风,朱重八在田娃的建议下,开始对新兵营进行更深层次的“整顿”。
这并非上级的明确指令,而是朱重八在田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发产生的一种掌控欲和改善现状的冲动。他敏锐地意识到,一支更有纪律、更有凝聚力的队伍,才能在未来的厮杀中活下来,也才能获得更多向上爬的机会。
整顿首先从他们所在的这个棚开始,继而辐射到相邻的几个棚。
朱重八负责立威。他将王把总赋予的那点临时权限用到了极致。每日点卯,迟到者不再是简单的鞭打,而是被他罚去清理全棚的茅厕,或者加练体能,直到累瘫为止。训练中偷奸耍滑、动作不标准的,他会亲自下场“指点”,那拳拳到肉的“指点”让所有新兵胆寒。他要求所有人必须将号褂穿戴整齐,兵器摆放有序,棚内卫生必须达到田娃制定的标准。
汤和与徐达成了他的左膀右臂,负责监督执行。汤和性子直,嗓门大,督促起来毫不留情;徐达心细,负责检查内务和卫生,一丝不苟。
而田娃,则负责“怀柔”与“教化”。
他利用自己在医棚建立起的一点人脉,时常弄来些便宜的、清热解毒的草药,熬成大锅汤,分发给众人,预防疾病。他继续宣讲饮水卫生和保持清洁的重要性,并用实际例子证明这确实能让人少生病。他甚至还利用休息时间,教几个完全目不识丁的新兵辨认最简单的数字和代表他们棚号的符号,免得他们连自己的归属都搞不清楚。
“咱们是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兄弟,”田娃常常对围拢过来的新兵们说,“重八哥要求严,是为了咱们好。规矩立起来了,大家心里都有杆秤,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上了战场,才能把后辈交给旁边的兄弟,才能活下来!”
他口才便好,话语质朴却总能说到这些底层军汉的心坎里。恩威并施之下,朱重八的严厉手段虽然让人畏惧,却并未引起大规模的反感,反而渐渐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向心力。他们这个棚,乃至受影响的几个棚,风貌明显与其他散漫的新兵不同,行动更迅速,内务更整洁,士气也更高昂。
这一变化,自然落入了更高层级的人眼中。
这日,一位身着青色长衫、头戴方巾、气质儒雅的中年文士,在王把总的陪同下,悄然来到新兵营巡视。此人乃是郭子兴元帅府中的一位书吏,姓冯,负责一些文书和查访军情的事务。
冯书吏目光敏锐,很快便注意到了朱重八他们这片营区的不同。虽然同样衣衫褴褛,但士兵们精神面貌尚可,棚舍周围相对干净,物品摆放也颇有条理。他尤其注意到,在训练间隙,竟有士兵围在一个瘦弱的少年身边,听他讲着什么,神情专注。
“那是何人?”冯书吏指着田娃,问王把总。
王把总连忙答道:“回冯先生,那小子叫田娃,就是前些日子提出防疫法子的那个新兵。人机灵,懂些杂学,和那个叫朱重八的是一伙的,朱重八是这帮新兵的头儿,颇有勇力,治军也严。”
“哦?”冯书吏来了兴趣,“治军也严?一个新兵?”
“是,”王把总语气带着几分佩服,“这小子有点邪性,愣是把手下这帮刺头收拾得服服帖帖,连带着旁边几个棚也规矩了不少。”
冯书吏微微颔首,没有再多问,只是默默将“朱重八”、“田娃”这两个名字记在了心里。乱世之中,勇将难得,但懂得治理、能聚拢人心的角色,或许更为稀缺。
巡视结束后不久,一个命令下达了新兵营:为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事,各部需加紧操练,并选拔精锐,组建先锋斥候。新兵营亦有名额。
王把总第一时间将朱重八、田娃、汤和、徐达四人报了上去。
“这是个机会,也是个坎儿。”朱重八召集三人,神色严肃,“斥候危险,但立功的机会也多。一旦入选,就不再是新兵蛋子了。”
汤和摩拳擦掌:“怕个鸟!正好活动活动筋骨!”
徐达沉稳点头:“听重八哥的。”
田娃心中明了,这是他们脱离底层、进入军队核心战斗序列的关键一步。
陈远知道,斥候相当于现代的特种侦察兵,需要极强的单兵素质和团队协作。朱重八的勇武自不必说,汤和悍勇,徐达沉稳,而自己,虽然体力是短板,但敏锐的观察力、快速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及对地图、方位超越时代的理解,或许能起到奇效。
选拔考核很快开始,内容包括武艺、体力、骑术(基础)、以及临机决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发小是朱元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发小是朱元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