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子那句“蟹黄汤包”如同在林小满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而【食为天系统】耗费10点灵韵点换来的灵感碎片,则为这颗种子提供了破土而出的第一缕阳光。然而,阳光之下,阴影也随之而来。父亲林老实关于张记掌柜阴冷眼神的提醒,像一根刺,扎在林小满心头,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
偿还王扒皮十两银子的三日之约,转眼已过去两天。虽然“神仙包”和“琉璃豆浆”生意火爆,两天下来积攒了将近一贯钱(约一千文),但距离十两银子(约一万文)的目标还差得远。时间,依然紧迫到令人窒息。
常规生意积累太慢,必须尽快攻克“蟹黄汤包”这座技术堡垒,制造轰动效应,实现收入的飞跃!
收摊之后,林小满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了她的“汤包攻坚”计划。第一步,解决原材料问题。根据系统灵感提示,需要河套雪花粉、土豆淀粉或绿豆淀粉、以及制作皮冻所需的鱼骨、猪皮等物。
她让父亲看守铺子,自己揣上这两天赚的大部分铜钱,直奔汴京东市。东市商铺林立,货品相对齐全,但价格也更高。她先找到一家规模较大的粮行,询问河套雪花粉。掌柜的见是个衣着朴素的小姑娘,起初爱答不理,直到林小满报出需求量并掏出铜钱,态度才热情起来。
“河套雪花粉?姑娘好眼光!这可是精面,做点心最好不过,就是价钱贵些……”掌柜的取来样品。林小满暗中尝试调动【洞察术】(冷却时间已过),指尖轻触面粉,一种细腻、均匀、蕴含柔和能量的感觉传来——确实是上等货!她咬牙买下了一小袋。接着,她又费尽周折,在一家专卖番邦杂货的店里找到了少量的土豆淀粉(被称为“洋芋粉”),价格不菲。绿豆淀粉倒是常见,也买了一些以备试验。
至于鱼骨、猪皮等物,反而容易,在东市肉铺区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一堆下脚料。她还特意买了几只肥美的河蟹和一些价格相对低廉但味道鲜美的青虾,作为“蟹黄”的替代试验品。
采购完毕,荷包迅速瘪了下去,林小满心疼不已,但想到成败在此一举,又坚定了信念。
回到铺子,已是下午。林小满立刻投入紧张的试验。她按照灵感指引,先尝试熬制皮冻。将鱼骨、猪皮仔细清洗焯水,放入大锅,加入清水和一点点姜片、葱段去腥,然后用小火慢慢熬煮。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火候至关重要,既要熬出胶质,又不能使汤汁浑浊。
在等待皮冻熬制的同时,她开始攻克最关键的难点——汤包皮。
先用河套雪花粉和土豆淀粉、绿豆淀粉按不同比例混合,再用温度计(当然没有,全靠手感估计)的热水烫面。水温高了,面被烫死,失去延展性;水温低了,效果不彰。她反复试验,记录下每种比例和水温下面团的状态。揉面更是体力活,“三揉三醒”极其耗时费力,对腕力和耐力是巨大考验。原主这虚弱身体,没揉多久就手臂酸软,汗如雨下。
第一个难关很快出现:面皮的韧性不足。按照现代记忆,需要高筋粉,但这个时代没有。即使加入了淀粉改良,面皮在擀至极薄时,仍然容易破裂,无法承受馅料和汤汁的重量。第一次包制试验,刚捏出几个褶子,面皮就破了,汤汁漏出,前功尽弃。
林小满没有气馁,她冷静分析,认为是淀粉比例和揉面程度还不够。她调整配方,增加土豆淀粉的比例(因其粘性较大),并更加用力、延长揉面时间,追求极致的面光、盆光、手光。第二次,第三次……失败接踵而至。不是皮破,就是口感过于僵硬,失去了面香。
窗外天色渐暗,灶台上的皮冻已经熬煮了几个时辰,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冷却后凝结成了晶莹剔透的果冻状,成功在望。但面皮的难题依然如拦路虎。
疲惫和沮丧阵阵袭来。林小满看着案板上那些不是破了就是形态不佳的失败品,擦了擦额头的汗。灵韵点只剩下5点,不敢再轻易动用【灵感触发】。难道真的做不成吗?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今日的试验时,目光无意间扫过那盆已经冷却、Q弹十足的皮冻。一个念头闪过:皮冻的“韧性”来自于胶原蛋白,那么面皮的“韧性”除了面粉本身,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增强?比如……加入某种天然的“粘合剂”?
她想起以前听说过,某些植物的汁液有增稠粘合作用。比如……仙人掌?芦荟?但这个时代汴京哪有这些东西。那常见的呢?她努力回忆。对了!山药! 山药黏液富含多糖,具有很好的粘性和稳定性!是否可以尝试将少量山药蒸熟碾成泥,混入面团?
这个想法让她精神一振!虽然系统灵感没有提及,但这属于基于现有知识的合理创新!她立刻动手,将一小段山药蒸熟,碾成细腻的泥状,小心翼翼地加入到新的面团配方中。
再次揉面、醒面、擀皮……奇迹发生了!加入了山药泥的面团,延展性得到了显着的提升!面皮可以擀得更薄,且不易破裂,还带着一丝淡淡的、不易察觉的清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汴京早餐合伙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