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清晨的威海孙老板梨园,薄雾像一层薄纱裹着整片果林,空气里飘着梨树的清苦气息,枝丫上挂着的晨露,风一吹就顺着枝干往下滴。高瀚带领的4人勘测团队,背着无人机、土壤检测仪、全站仪等设备,早早站在梨园入口——今天要完成100亩梨园的光伏点位规划和排水系统勘测,这是后续施工的关键,容不得半点马虎。
孙老板穿着深蓝色劳动服,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梨园地形图,边缘被反复折叠得发毛。他快步迎上来,把图纸递到高瀚手里:“高经理,你看,东边那块地地势最低,每年雨季积水最严重,有时候能泡三四天,梨树烂根的情况年年有。你们勘测的时候,可得多留意这块地。”
高瀚接过图纸,铺在临时搭的折叠桌上,手指顺着图上的标记划:“孙老板您放心,我们先飞无人机扫全景,摸清整个梨园的地形,再重点测积水区的坡度和土壤湿度,保证规划精准,既不影响梨树生长,又能解决排水问题。”
上午八点,勘测工作正式启动,团队分工明确:
- 技术员小李打开无人机遥控器,白色无人机缓缓升空,在梨园上空盘旋,屏幕上很快呈现出清晰的三维地形模型,连每棵梨树的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 小王背着土壤检测仪,在梨园的积水区、平缓地块、陡坡区各选了10个采样点,把探头插进土壤,仪器屏幕上立即显示出土壤湿度、根系分布深度等数据,他边看边记在笔记本上;
- 高瀚则拿着地形图和卷尺,在关键位置用红色喷漆做标记,时不时蹲下身,用手扒开土壤查看土层结构。
“东边积水区要挖1.2米深的主排水沟,沟底铺防渗膜,防止雨水下渗后再次积水;光伏支架选30度倾斜角,这个角度既能避开梨树根系集中区,又能最大限度接收阳光。”高瀚指着三维模型,给孙老板讲解规划思路,还顺手用树枝在地上画了简易示意图。
林静云和周烈九点多驱车赶到时,勘测工作已完成30%,积水区的核心数据已采集完毕。孙老板拉着林静云的手,快步走到东边积水区:“林书记您看,这片地现在看着干,雨季一来就完了,积水能积半米深,地里的梨树有的直接烂根死了,有的结的梨又小又涩。”
林静云蹲下身,用手捏了捏土壤,感受湿度:“我们会在主排水沟旁装两台自动排水泵,再在积水区埋上土壤湿度传感器,一旦湿度超过阈值,排水泵就自动启动,保证雨季2小时内排完水,彻底解决涝害。”
孙老板听后,激动得搓着手:“要是真能解决这个问题,比给我装光伏设备还让我高兴!以后再也不用看着梨树烂根心疼了。”
中午十二点,上午的勘测工作暂告一段落。团队在梨园旁的帆布棚里休息,高瀚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初步绘制的规划图:“20套光伏设备分4个区域安装,每个区域5套;排水系统设3条主沟、10条支沟,主沟通向梨园外的河道,支沟连接主沟,形成完整的排水网络。下周就能出详细施工方案和图纸。”
孙老板凑到电脑前,盯着规划图看了好一会儿,指着其中一个区域问:“这块地的梨树长得密,设备安装时会不会伤到树枝?”
高瀚立即回应:“我们会提前用测树仪测每棵树的冠幅,设备点位会避开树枝密集区,施工时也用小型工具,绝对不会伤到梨树。”
孙老板这才放下心,笑着说:“这个规划太合我意了,以后再也不用愁排水和用电了!等施工完,我一定要请你们吃梨。”
与此同时,青云有机蔬菜基地的番茄大棚里,已是一派丰收景象。
走进大棚,红彤彤的番茄挂满枝头,像一串串小灯笼,阳光透过棚膜洒在果实上,泛着诱人的光泽;还有些半红半绿的番茄,像裹了层胭脂,透着新鲜劲儿。
老张带着6名工人,正忙着采摘成熟的番茄。他手里拿着一张《番茄分级标准》,给工人讲解:“一级果直径要在8厘米以上,表皮光滑,没有斑点、裂果;二级果直径6-8厘米,轻微斑点可以要,但不能有裂果;三级果就留着自己吃,或者送附近农户。”
工人王婶戴着一次性手套,小心翼翼地把红番茄摘下来,放进铺了软纸的竹篮里:“张哥,你看这番茄,又大又圆,还这么红,肯定好卖。”
老张拿起一个红番茄,用测糖仪测了下,仪器显示“13.2度”。他笑着说:“糖度13度,比预期还高2度!这口感,比普通番茄甜多了。”
他还特意切开一个番茄,果肉饱满多汁,红色的汁水顺着切口往下滴,引得工人纷纷伸手尝了尝:“真甜!这才是小时候吃的番茄味。”
下午两点,林静云和周烈从威海返回青云,没歇口气就直接赶到蔬菜基地。
刚走进番茄大棚,林静云就被满棚的红番茄吸引:“老张,收成不错啊!这番茄看着就有食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请大家收藏:(m.20xs.org)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