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看起来有些木讷的中年汉子,围着油腻的围裙,双手因为长期洗菜淘米显得有些肿胀发白,见到团部里的阵仗,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赵福贵同志,坐。”
丁伟语气缓和下来,给他拉了把凳子,
“找你来,是想了解一下,听说你以前在晋绥军摆弄过炮?”
赵福贵身体微微一颤,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怀念,也有痛楚。
“是,团长。但那是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是哪种炮?山炮?迫击炮?”
丁伟追问道。
“主要是八二迫击炮,也,也懂点山炮的操典。”
赵福贵的声音低了下去,
“后来,队伍打散了,我……我就……”
“福贵同志,”
丁伟走到他面前,目光诚恳的说道,
“过去的事不提了。
现在,咱们新一团正缺你这样的技术人才。
团里有两门迫击炮,因为没人会使,都快生锈了。
我想把你调到团部直属的炮兵排,不,先叫炮兵班。
由你负责,把咱们的炮重新架起来,把你会的本事,教给战士们。
你看怎么样?”
赵福贵猛地抬起头,不敢置信地看着丁伟,嘴唇哆嗦着。
“团长……我……我行吗?
我就是一个炊事员……”
“行!我说你行你就行!”
丁伟用力按住赵福贵的肩膀,
“咱们八路军,不论出身,只论本事。
我现在任命你为团部直属炮兵班班长。
你在团里挑几个机灵、识字的战士,你要在最短时间内,让咱们的炮能打响,更要打准!”
“是!团长!”
赵福贵“嚯”地站起来,挺直了多年来有些佝偻的腰板,用一个近乎标准的军礼回应,声音因为激动而带着颤音:
“赵福贵保证完成任务。
一定对得起团长的信任,对得起那两门迫击炮!”
看着赵福贵仿佛焕发了第二春般离开的背影,丁伟心中稍定。
炮兵人才的发掘,是意外之喜,也是未来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但眼下,最紧迫的仍是五天后那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接下来的两天,整个新一团和赵家裕根据地都像一部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围绕着“反扫荡”这个核心目标高速运转。
张大彪的一营化整为零,如同水银泻地般消失在莽莽群山之中。
他们带着此次缴获的大部分手榴弹和地雷,在经验丰富的老兵和民兵向导带领下,于通往赵家裕的各条大小路径上,精心布置着死亡陷阱。
砍断的树木巧妙地横亘在狭窄处,看似天然的碎石堆下埋着拉发雷,陡坡上准备了需要时才能推下的滚木礌石。
张大彪亲自检查了几个关键节点的布置,对战士们强调:
“别心疼家当,也别贪多,要让鬼子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胆战,拖慢他们的速度,就是胜利!”
刘文英则忙得脚不沾地,他组织起妇救会、民兵和还能走动的群众,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转移队伍。
粮秣、被服、药品,特别是刚缴获的那些宝贝,被小心翼翼地打包,由青壮年轮流扛抬,妇女和孩子们则携带着自家的细软和口粮。
队伍在地方干部和部队派出的向导引领下,沉默而有序地撤出村庄,沿着隐秘的小路,向着深山老林中那些早已准备好的、分散隐蔽的洞穴和临时营地进发。
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愁绪和对未来的不安,但在八路军战士和干部们坚定的目光和有力的组织下,恐慌被压到了最低。
丁伟坐镇团部,不断接收着各方传来的消息,调整着部署。
他深知,被动躲避只能暂时保全,必须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哪怕是小规模的出击,也要让鬼子付出代价,才能挫其锐气。
丁伟命令二营、三营在掩护群众转移后,不必集中,而是以连排为单位,占据通往赵家裕外围的几处险要高地,构筑简易工事,准备进行节节抵抗和侧击骚扰。
处理完这些紧急军务,丁伟派人叫来了团里负责后勤和修械所的负责人,一位姓李的老师傅。
李师傅年近五十,参军前在太原兵工厂干过多年,是团里难得的“技术权威”。
“李师傅,坐。”
丁伟招呼他坐下,状似随意地问道,
“咱们团里,现在修复一支膛线磨平的步枪,困难大不大?”
李师傅叹了口气,摇着头:
“团长,难啊!
主要是缺家伙事儿,更缺好钢材。
一般的铁匠铺,打点马掌、锄头还行,修枪管?
尤其是拉膛线,那得有好钢,有专门的工具。
咱们现在,最多也就是把打弯的枪管校直,或者给撞针淬淬火,再复杂的,就抓瞎了。
好多枪就是因为枪管出了问题,只能拆了当零件用,可惜了啊!”
丁伟心中了然说道:
“我最近听到个风声,说杨村那边,有个张铁匠,手艺不一般,好像懂点特别的炼铁法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亮剑:老子丁伟觉醒每日情报系统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亮剑:老子丁伟觉醒每日情报系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