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梁画栋的醉仙楼雅间内,灯火璀璨,将窗外渐浓的暮色彻底隔绝。象牙箸映照着琉璃盏的流光,银盘中盛着时令佳肴,空气里交融着酒香、茶香与各色珍馐的馥郁气息。一旁角落,身着淡雅衣裙的乐伎指尖流淌出清越的琵琶声,似有还无,恰到好处地烘托着气氛,却不夺人声。
盛紘身为主角,稳坐主位,一身宝蓝底暗云纹杭绸直裰,衬得他面庞红润,笑意盎然,正与左右宾客谈笑风生,挥洒自如。任明远(任长卿)被安排在他下首右侧,这个位置既能清晰听到主位谈话,又不会过于僭越,显然是盛紘精心考量。他今日换上了一身崭新的雨过天青色细布直裰,虽是棉布,但裁剪合体,针脚细密,衬得他身姿挺拔,面容清俊。初次参与这等高规格的官场雅集,他心中不免有些许忐忑,但更多是沉静的观察与学习,努力将前世积累的社交经验与眼前的文人雅致相融合。
盛紘履行承诺,极为热忱地将任明远引荐给每一位重要宾客。
“明远,快来拜见刘学政。刘公执掌我一府文教,德高望重,学问渊深,乃我扬州士林之楷模!” 盛紘首先引向那位昨日已见过的清癯文士——扬州府学政刘大人。
任明远立刻起身,趋步上前,恭敬地长揖到地:“学生任明远,久仰学政大人清望,如仰北斗。今日再瞻风采,幸何如之!” 姿态谦卑,语气却沉稳。
刘学政昨日已对他印象极佳,此刻捻须含笑,温言道:“明远不必多礼。盛通判常道你颖悟勤勉,今日再见,果然气度更见沉凝,后生可畏,此言不虚。” 话语中的嘉许比昨日更进一分。
“大人谬赞,学生愧不敢当。唯有笃志力学,方能不负盛叔父厚望,亦盼他日能得大人万一指点。” 任明远应对得滴水不漏。
接着,盛紘又引荐了扬州知州杨大人,新上任的王通判,掌管漕运的赵转运判官,一位面色微赭、眼神锐利如鹰的实干派官员;负责盐务的李提举,气质沉静,眉宇间带着几分疏离;以及几位须发皆白、但目光清亮有神、在江南文坛享有盛誉的老名士,如致仕的前翰林院编修陈老先生,地方大儒、门下弟子众多的周老夫子等。任明远一一上前,执礼甚恭,态度不卑不亢。他能根据对方身份,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两句相关的经典或时论,既能显示自己的学识根基,又绝不喧宾夺主,言辞谦逊而得体,给在座诸人都留下了颇为深刻且良好的初印象。
酒过三巡,气氛愈加热络。话题也从最初的寒暄叙旧,转向了诗文唱和这等风雅之事。一位姓钱的老名士,酒意微醺,抚掌提议:“今日盛会,为盛通判荣升饯行,不可无诗以纪。不若我等便以‘鹏程’或‘赠别’为题,各展才思,既为盛通判壮行色,亦为今日雅集添一桩文墨佳话,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自是纷纷含笑附和。
盛紘笑着摆手,姿态谦逊:“诸位年兄、前辈厚爱,盛某心领感佩。然今日高朋满座,群贤毕至,盛某岂敢专美于前?不如便以‘鹏程’为题,请诸位尽情挥洒翰墨,也让盛某,知州和王通判与刘公、明远等后学晚辈,得以聆听高咏,一开茅塞,如何?” 他巧妙地将表现机会让出,既显风度,又将场面节奏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几位老名士和官员推辞一番,便也欣然应允,或闭目沉吟,或拈须低诵,或与邻座低声探讨起来。盛紘则与刘学政低声交谈,偶尔点评一句场内情状,目光却不时扫过任明远,带着鼓励与更深沉的期待。
任明远心下了然:(盛宏这是要我在最关键的时刻,一鸣惊人。昨日家宴是预热,今日这场合,才是真正将我推向前台。必须把握分寸,既要出彩,又不能显得急躁轻狂。)
他并未急于构思,而是凝神静气,认真倾听几位老名士和官员率先吟出的诗作。这些诗大多中规中矩,用典恰切,对仗工稳,充满了对盛紘升迁的祝贺和对前程的美好祝愿,虽无令人拍案叫绝之处,但也符合官场应酬的典雅格调。众人皆抚掌称善,气氛一片融洽。
待到几位主要宾客都已吟过,场面出现一个短暂间歇时,盛长枫有些按捺不住(他今日亦被带来见世面,坐在末席),刚想开口提议让任明远也作一首,却见任明远目光微转,几不可察地轻轻摇了摇头。(此时出头,等于将前面诸位都比下去,太得罪人。)
恰在此时,刘学政笑着将目光投向任明远,开口道:“盛通判,昨日在府上,听得明远一首《劝学》,言近旨远,令人印象深刻。今日此情此景,明远何不再展才思,以此‘鹏程’为题,赋诗一首,既为世叔壮行,亦让我等再品佳作?” 他这话说得恰到好处,既点了任明远,又将缘由归到为盛紘壮行上,谁也无法挑剔。
盛紘立刻抚掌笑道:“刘公此言大善!明远,既然学政大人有命,你便莫要推辞了。正好请诸位前辈大家为你指点一二。” 他将“命题作文”变成了“长者命,不可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