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半,东方的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波士顿还沉浸在一片静谧的灰蓝色之中。陆辰轩关掉了实验室的最后一盏灯,电脑屏幕早已暗下,最终版的博士论文PDF文件已经发送至答辩委员会每一位成员的邮箱。他站在窗边,望着楼下空无一人的街道,手指无意识地反复握紧又松开。持续了数周、几乎不眠不休的高压冲刺骤然停止,身体像被抽空了所有力气,只剩下一种极度的疲惫和一种悬浮在半空中的、不真实的虚脱感。大脑因为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仍在嗡嗡作响,但那种令人窒息的紧绷感,终于稍稍缓解。他回到公寓,甚至没有力气洗漱,直接倒在床上,几乎是瞬间就陷入了沉睡。
几个小时后,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带。陆辰轩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他挣扎着摸过手机,屏幕上显示是史密斯教授。心脏猛地一跳,残留的睡意瞬间驱散。他深吸一口气,接通了电话。
“轩,”史密斯教授的声音从听筒传来,一如既往的平稳,听不出情绪,“论文最终稿我看了。”
陆辰轩屏住呼吸,感觉手心有些潮湿。
电话那头停顿了一秒,仿佛一个世纪的漫长。“修改得很到位。特别是第三章的补充证明,逻辑现在非常清晰、严谨。很好。”
一股巨大的、迟来的 relief 像暖流一样涌遍全身,让他的指尖微微发麻。
“答辩准备得怎么样了?”教授继续问。
“还……还在完善幻灯片。”陆辰轩的声音因紧张和刚睡醒而有些沙哑。
“嗯。保持状态。下周二的答辩,我和其他几位教授都很期待。”史密斯教授的语气里,似乎难得地透出一丝几不可察的温和,“好好准备。”
“谢谢教授!我会的!”陆辰轩几乎是立刻回应,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挂断电话,他握着手机,在安静的房间里,清晰地听到了自己心脏狂跳的声音。这通电话,像是正式冲刺结束后,裁判吹响的第一声认可的口哨。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晨微凉的空气涌进来,带着青草的气息。阳光有些刺眼,他却觉得无比温暖。第一步,终于稳稳地迈过去了。
与此同时,波士顿大学的一间多媒体教室里,气氛同样紧张。林晚星穿着得体的套装,站在讲台前,背后是大屏幕上展示着她精心准备的毕业设计答辩幻灯片。她的导师李教授和另外两位专业老师坐在台下。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耳边轰鸣,但声音却努力保持着清晰和平稳。她逐页讲解着自己的项目背景、创新点、技术路线、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回答着老师们提出的一个个或基础或尖锐的问题。
当最后一位老师点头表示没有更多问题时,主持人宣布答辩结束,请她暂时离场等候结果。短短的十分钟等待,仿佛比整个项目周期还要漫长。她坐在走廊的长椅上,双手紧紧交握,指尖冰凉。
教室门被推开,李教授笑着对她招招手:“林晚星,进来吧。”
她深吸一口气,走回教室。三位老师脸上都带着赞许的笑容。
“恭喜你,林晚星同学。”李教授代表评审组宣布,“你的毕业设计‘基于新型光子晶体的高灵敏度微纳传感器研究’,选题新颖,工作扎实,仿真与初步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答辩陈述清晰,回答问题到位。经过评审,我们一致认为,你的论文和答辩成绩为——优秀。”
“优秀”两个字落入耳中,林晚星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巨大的喜悦和如释重负的感觉像潮水般将她淹没。眼眶瞬间就热了,她连忙鞠躬:“谢谢老师!谢谢李老师!谢谢各位老师!”
走出教学楼,正午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晃得她有些睁不开眼。她几乎是跑着到了一个人少的角落,立刻拿出手机,第一个拨通了陆辰轩的视频电话。
电话几乎是被秒接。屏幕那端,是陆辰轩带着笑意和疲惫的脸,背景是他公寓的窗户。
“我过了!优秀!”林晚星对着屏幕,也顾不得形象了,声音带着哭腔和笑意,激动地宣布。
陆辰轩看着她又哭又笑的样子,眼中的笑意加深,紧绷了几周的神经也终于彻底松弛下来,化作一声温柔的叹息:“太好了。恭喜你,晚星。我就知道你可以。”
“你呢?教授怎么说?”她急忙问。
“早上史密斯教授打电话了,说终稿没问题,让我好好准备答辩。”他回答,语气是努力克制后的平静,但眼里的光彩骗不了人。
“太棒了!!!”林晚星在屏幕那头几乎要跳起来,引得路过的人侧目,她也毫不在意。这一刻,所有的压力、焦虑、熬夜的辛苦,都化作了最甘甜的果实。
一周后,MIT理论物理系的博士论文答辩会,在一间坐满了教授和旁听学生的会议室里正式举行。陆辰轩穿着熨烫平整的衬衫,站在讲台前,冷静、清晰、富有逻辑地阐述着他数年来的研究成果。面对台下顶尖学者们连珠炮似的提问,他从容不迫,引经据典,对答如流。那一刻,数年积累的学识底蕴和冲刺阶段锤炼出的心理素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恭喜你,陆辰轩博士,你的答辩通过了”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史密斯教授走上前,罕见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赏。陆辰轩深深鞠躬,抬起头时,眼眶微微发热。博士帽上的流苏被从右边拨到左边,象征着一个学术阶段的正式完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予你十年盛夏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予你十年盛夏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