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把锄头,垦荒自活”的请求被应允,如同在绝望的流民心中投下了一颗火种,瞬间点燃了微弱却顽强的希望。然而,如何将这数以百计、乃至上千的壮丁有效组织起来,将他们的力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田亩,而非混乱无序的消耗,是对东塘工坊,更是对李青禾智慧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简单的施舍农具,或许能解一时之急,却也可能滋生惰性,甚至引发争夺。李青禾深谙人心与劳作之理。救济,是救急;而授人以渔,并使其珍惜这“渔”之机会,方能长久。
翌日清晨,霜寒未退,村口那片临时划出的空地上,黑压压地站满了翘首以盼的流民壮丁。他们的目光,热切地投向空地前方。那里,并未堆积着如山的粮食,而是整齐地摆放着工坊库房中所有闲置、以及连夜赶制、修缮出的农具。锄头、铁镐、镰刀、扁担、箩筐……种类不算齐全,许多还带着磨损的痕迹,但在这些渴望重新抓住土地的汉子眼中,却比金银更加耀眼。
李青禾站在农具前,周娘子、保长及几位村中老者立于其身侧。她深陷的眼窝扫过面前一张张因期盼而紧绷的面孔,嘶哑的声音穿透清冷的空气,清晰地说道:
“锄头,可以借。荒地,可以垦。但,非是无偿取用。”
流民们脸上掠过一丝紧张。
李青禾指向那些农具,继续道:“工坊,以器换力。”
她拿起一把磨光了刃口的旧锄头:“以此锄为例。认领此锄,需在划定之西山坡地,凭此锄,独自垦出熟地一亩。待村中老者验过,深耕细作,合乎标准,此锄,便归你所有。”
贷农具予流民:“垦荒一亩,得锄;”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和议论。一亩生地变熟田,并非易事,尤其在这天寒地冻之时。但这要求,公平!用自己的力气,换一件属于自己的、可以长久倚仗的生产工具!这比单纯的施舍,更让人心安,也更激发斗志!
“若觉得一亩太少,”李青禾话锋一转,又拿起一把闪烁着寒光的镰刀,“以此镰为凭。若能以借予的锄镐,在半月内,垦出合乎标准的熟地三亩。那么,不仅所用锄镐归你,这把新镰,也一并赐予!”
“三亩,得镰。”
阶梯式的奖励!垦荒一亩,得基础工具;垦荒三亩,不仅能得到基础工具,还能获得象征着收获希望的镰刀!这不仅仅是工具的升级,更是对更高劳动投入的认可与激励!
规则简单,明了,公平。多劳者,不仅能稳固立足,更能赢得发展的资本。流民壮丁们的眼神,从最初的期盼,迅速转变为一种充满干劲的锐利。他们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服输的火焰。
“俺干!一亩地,没问题!”
“三亩!老子要那把新镰刀!”
“划地吧!现在就干!”
群情激奋,之前的绝望与麻木被一种近乎原始的劳动热情所取代。保长带着人,立刻按照事先商定的方案,将流民壮丁分组,引往村西那片因战乱和赋税而抛荒多年的丘陵坡地。李青禾则将农具的发放与登记事宜,交给了周娘子和几位细心的妇人负责,每一件借出的工具,领取之人的姓名、目标亩数,都记录在册。
西山,原本杂草丛生、碎石遍布的荒坡,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沸腾的工地。数百名壮丁,挥舞着借来的锄头、铁镐,如同不知疲倦的蚁群,开始了与坚硬土地的搏斗。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汉子们吭哧有力的喘息声、号子声,取代了往日的死寂。
有人手上磨出了血泡,用布条一缠,继续挥舞锄头;有人为了一块埋藏很深的巨石,合力挖掘半晌,汗如雨下;有人为了达到“深耕细作”的标准,将刨出的草根、石块仔细捡出,堆在一旁。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救济的流民,而是为了自己和家人未来生计奋力拼搏的垦荒者。那即将属于自己的锄头,那可能得到的镰刀,就是他们眼前最实在的目标。
李青禾每日都会去西山巡视。她不多言,只是默默看着,有时会指点几句如何省力、如何辨别土层。她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监督与鼓励。
时间一日日过去,西山的面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一片片顽强的蒿草被清除,一块块板结的土地被深翻,裸露的黄土在冬日阳光下散发着新鲜的气息。登记的册子上,完成一亩垦荒任务、正式拥有锄头的名字越来越多。而向着三亩目标发起冲击的汉子们,更是拼尽了全力。
半月之期将至。当保长带着村中几位老农前去验收时,饶是早有心理准备,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原本荒芜起伏的西山南坡,已然被整齐的田垄所覆盖!虽然土壤尚显生涩,但沟壑分明,深耕到位,碎石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粗粗丈量下来,这半月之间,竟赫然开垦出了超过百亩的梯田!
西山半月出梯田百亩。
完成了任务的壮丁们,骄傲地握着自己挣来的、已然磨得发亮的锄头,那些超额完成、拿到了镰刀的人,更是将镰刀别在腰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光彩。他们用自己的汗水,不仅换来了安身立命的资本,更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刻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被休后,她守着破院种田求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被休后,她守着破院种田求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