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看书,他依旧按时下山探望父母。
赵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父亲赵员外又纳了两房小妾,后院里多了几个咿呀学语的孩童。母亲的肚子也再次隆起,走路都需要丫鬟搀扶。
“康儿,你看这是你二弟,刚满百日。”母亲抱着个襁褓,笑得合不拢嘴。
赵康看着那皱巴巴的小脸,心里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上一世他无亲无故,这一世却有了满堂儿孙的架势。父亲见他回来,拉着他说生意:“最近往汉中送的茶叶,多亏了峨眉派的弟子护送,路上安稳得很。前几日还有个武当的道长路过,听说你在峨眉练得不错,还夸咱们家有福气呢。”
赵康笑着听着,偶尔应上几句。他知道,赵家能在四川地界立足,靠的就是峨眉这块金字招牌。四川多山,匪患猖獗,还有各路武林人士往来,没个靠山根本做不成生意。峨眉派作为四川的“地头蛇”,不仅能保一方平安,更能打通各处关节,这也是为何当地商户都愿意给峨眉缴纳供奉的原因。
“爹,最近路上不太平,要不先停几趟生意?”赵康想起下山时听到的传闻,说有明教教徒在川陕边境活动,与官府起了冲突。
赵员外摆摆手:“没事,有峨眉在呢。再说了,越是乱世,茶叶丝绸才越值钱。你安心在山上练功,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对了,爹给你攒了些银子,托人在山下买了个院子,等你将来出了师,就给你娶房媳妇,安安稳稳过日子。”
赵康哭笑不得,只得应下。他知道父亲的心思,只当他将来是要继承家业的,却不知他早已把生死看淡,对这些俗事并无太多牵挂。
回到山上,已是傍晚。赵康路过练武场,见静玄师太正在指点几个内门弟子练剑,其中就有周芷若。她的“回风拂柳剑”已练得颇有火候,剑光如丝,缠绕往复,竟隐隐有了几分“柔中带刚”的意味。
“芷若,这招‘分花拂柳’,腕力要再沉一分,不然伤不了人。”静玄师太皱眉道。
周芷若点点头,收剑再练,果然比刚才凌厉了几分。
赵康站在一旁看着,忽然想起《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许练剑也是如此,既要专注于招式,又不能被招式困住,才能收发自如。
他走到自己常练剑的竹林,拿出木剑,试着将今日看经的感悟融入其中。剑招依旧是基础的“劈、刺、挑”,却少了几分刻意,多了几分自然,仿佛竹叶的飘落、风的流动,都成了剑招的一部分。
丹田的灵液缓缓流转,与天地间的气息隐隐呼应。赵康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内力不再是“练”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如同山间的草木,自然而然,生生不息。
“原来这就是名门正派的好处。”他心里暗道。上一世他靠着纳虚葫和吸星大法强行提升,如同拔苗助长;这一世循序渐进,从经文中悟法理,从基础中打根基,才真正体会到“修炼”二字的含义。
夜色渐深,藏经阁的灯还亮着。老道人看着窗外竹林里那个练剑的身影,捋了捋胡须,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守着这些典籍几十年,见过的弟子不计其数,大多急功近利,像赵康这样耐着性子看经、慢慢打磨的,倒是少见。
“或许……这小子能窥得几分真意。”老道人喃喃自语,重新低下头,翻看手里的《峨眉秘史》,书页上记载着郭襄祖师当年遍历天下、求道问剑的故事,墨迹早已褪色,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意气风发。
竹林里,赵康的剑还在继续舞动。月光透过竹叶洒下,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剑影与月影交织,仿佛一幅流动的画。
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倚天的剧情会如何发展。他只知道,此刻的自己,很平静,很踏实。
佛道的典籍在心中流淌,基础的剑招在手中演化,丹田的灵液在体内滋养。这一世,他不求称霸,不求守护,只求在这峨眉山中,寻得一份属于自己的“道”。
至于那份道是什么,他不知道,也不急着知道。
毕竟,修炼之路,本就漫长。而他,有的是时间。
夜风穿过竹林,带着经文的墨香和剑穗的轻响,飘向远处的金顶,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传承与等待的故事。
喜欢诸天从江湖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诸天从江湖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