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店的商人多了,咱的货才卖得快。”曹林看着客栈登记簿,上面记着各州府商人的名字和来头,“青州府的盐商、临江府的药商、甚至连北边的皮毛商,都来了。他们住得舒坦,才愿意常来。”
掌柜的凑趣道:“可不是!昨天有个从京城来的先生,说咱这客栈的玻璃窗户比他住过的驿站还讲究,非要买两扇回去,被我劝住了——我说您常来住,天天能看!”
客栈的账本,像面镜子,照出了各州府对断云寨的态度。
青州府的商人来得最勤,嘴上说着“只是来进货”,却总爱打听断云寨的规矩。有次曹林在客栈吃饭,听见两个青州府的粮商聊天:“李大人被打怕了,听说最近在府里整饬军纪,可谁还敢来惹断云寨?你看这集市,比州府还热闹,税还低……”
临江府的态度更微妙。他们既眼红断云寨的细布和玻璃,又怕被牵连,每次来的商人都带着官府的“路引”,交易时小心翼翼,却总在临走前多订些货,生怕下次来不了。
最让人意外的是北边的黑石部。有个穿皮毛的黑石商人,背着貂皮来换细布,住客栈时死活不肯脱刀,巡逻士兵也没为难他。临走时他对掌柜的说:“你们的铁家伙(指火枪)厉害,人却不蛮横,比草原上的部落懂规矩。”
这些风声,顺着商人的嘴传到各州府,渐渐变了味。有人说断云寨“富可敌县”,集市里的银子堆成山;有人说曹林“软硬不吃”,对商人客气,对官兵却狠辣;还有人说断云寨的细布能“织出云彩”,玻璃能“照见人心”,把这里传得像个世外桃源。
“州府的态度,从商路就能看出来。”听风司的青禾表姐递上情报,“青州府最近没再设卡盘查咱们的商队,临江府还主动派了税吏来,想让咱们的货走他们的码头,愿意分三成税给咱们。”
曹林笑了:“他们是怕了,也馋了。怕咱们的火枪,馋咱们的银子。”
这天傍晚,聚云客栈来了个特殊的客人——刘知府的幕僚,说是“路过此地,歇歇脚”。掌柜的不敢怠慢,引到最好的上房,悄悄让人报给曹林。
曹林没去见他,只让人送了两匹新出的提花布过去,附了张字条:“些许薄礼,望大人安康。聚宝市的门,永远为良商敞开。”
幕僚第二天一早就走了,没说什么,只留下个礼盒,里面是两盒州府的特产糕点。
“这是示好,也是试探。”曹林看着糕点,“他们想知道,咱们是不是只想守着集市过日子。”
他让人给各州府送了封信,大意是:断云寨只想通商互市,只要不犯境,生意照做,税银照交,若是有人想找茬,也别怪不客气。
信送出去后,聚宝市的商人更多了。客栈天天满房,掌柜的正琢磨着加盖一层,连带着周边的小商贩都沾了光,卖早点的、修鞋的、说书的,都在集市边缘扎了根。
夕阳下,聚云客栈的灯笼又亮了起来,映着商人卸货的身影,也映着巡逻士兵的铠甲。曹林站在过街楼上,听着客栈里传来的划拳声和算盘声,心里清楚——客栈的收入是小事,各州府的态度转变才是大事。
当他们从“敌视”变成“试探”,再到“想合作”,断云寨就真正站稳了脚跟。而这一切,都从这条水泥路、这个集市、这家客栈开始,用烟火气和真金白银,一点点融化了隔阂与敌意。
夜色渐浓,客栈的伙计提着灯笼去叫门,喊声响在空荡荡的街道上:“客官,打烊咯——明天再来啊!”
这声吆喝,像在对各州府说,也像在对断云寨自己说:日子还长,生意慢慢做,路,得一步步走稳了。
喜欢一个山寨的崛起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一个山寨的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