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云寨的柿子树落尽最后一片叶子时,清溪镇的粮铺突然涨了价。起初只是每石米贵了五文,没过三天,竟一口气涨到了七十文,比往年冬天贵了近三成。曹聪带着账房先生去镇上采买,回来时脸都白了:“粮铺掌柜说,临江城的粮商在囤货,说是北方遭了雪灾,朝廷要调粮,往后粮食只会更贵。”
这话像块石头扔进寨里的水缸,激起层层涟漪。弟兄们围在议事厅外,七嘴八舌地议论——有人说该趁现在多买些,有人担心手里的银子不够,还有人想起去年冬天啃冻麦饼的日子,忍不住叹气。
曹林站在窗前,看着院角堆着的刚收的山货,眉头紧锁。他比谁都清楚,粮价上涨绝不是简单的“北方雪灾”。听风楼传来的消息,大胤王朝的国库早已空了,为了给皇帝修新道观,各地官府正变着法子搜刮,连军粮都敢挪用。北方的雪灾只是个由头,真正的危机,怕是还在后面。
“必须多囤粮。”曹林转身对议事厅里的几位当家说,“不只是为了过年,是为了明年,甚至后年。咱们开铁矿、炼钢铁、做买卖,攒下的银子,现在该花在刀刃上了。”
曹猛敲了敲桌子:“林儿说得对。粮是根本,没粮,人就站不住脚。曹聪,你把寨里能动的银子都取出来,明天就带人去临江城、黑石镇,能买多少买多少,别在乎价钱。”
“可……可咱们的银子还要留着买铁料、发月钱啊。”曹聪心疼得直搓手,算盘珠子拨得飞快,“这一买,怕是要掏空家底。”
“家底没了可以再挣,人饿肚子就啥都没了。”曹林道,“实在不够,就把咱们存的药材、皮毛都贱卖了,先换粮食回来。告诉那些收购商,就说断云寨急用钱,以后有好货优先给他们,让他们便宜点收。”
曹文补充道:“我记得黑石镇外有个囤粮的大户,姓赵,以前跟咱们做过生意,为人还算实在。可以让他帮忙留些粮食,咱们先付定金,开春再用山货抵账。”
计议一定,寨里立刻动了起来。曹聪带着五个弟兄,赶着十辆板车出发,分赴周边几个集镇;曹烈则带着人加固粮仓,把寨里的空屋都腾出来,铺上干草防潮;曹林则让人去后山开垦新的荒地,打算开春种上耐旱的粟米和土豆——他特意让老周打造了几十把新锄头,准备大干一场。
三天后,曹聪带着车队回来了。板车上堆满了鼓鼓囊囊的粮袋,有大米、小米、麦子,还有不少耐放的红薯干和豆类。他累得嗓子都哑了,喝了三大碗水才缓过来:“临江城的粮商果然在囤货,我软磨硬泡,加了十文钱才买到这些;黑石镇的赵大户够意思,按原价给了咱们五十石,还说开春要是缺种粮,他能先赊给咱们。”
看着粮仓渐渐堆满,弟兄们的心才算踏实下来。张婶带着几个妇人忙着磨面、蒸馒头,准备过年的吃食,连空气里都飘着麦香。可曹林的眉头还没舒展——他想起了另一件更重要的事。
“爹,咱们还得买马。”这天练完箭,曹林对曹猛说。
“买马?”曹猛愣了愣,“咱们有板车、有脚力,买马干啥?一匹好马的价钱,够弟兄们吃一个月了。”
“为了练兵。”曹林指着北方的方向,“黑石部是游牧民族,善骑射,来去如风。咱们现在练的功夫,都是步战的本事,真要是遇上骑兵,怕是要吃亏。得让弟兄们学会骑马,练骑马对阵的法子。”
这话让曹猛沉默了。他打了半辈子仗,比谁都知道骑兵的厉害。当年在边关,他所在的步兵营就是被黑石部的骑兵冲垮的,弟兄们像割麦子一样倒下,他至今想起来还心头发紧。
“可咱们没人会驯马,也没人懂骑兵的阵法啊。”曹猛道。
“可以学。”曹林道,“威远镖局的赵总镖头以前在骑兵营待过,懂些马术;上次修路时,我认识了个退下来的老骑兵,姓马,现在在清溪镇赶车,他说愿意来寨里当教头,只要管吃管住,给点月钱。”
“那马从哪来?”曹聪又开始算账,“好的战马一匹要五两银子,就算买普通的驽马,十匹也得二十两,咱们刚买完粮食,实在……”
“不用买太好的。”曹林道,“先买些拉货的驽马,让弟兄们先练着骑术,熟悉马性。等开春了,咱们去北方的马市看看,找些便宜的退役军马,慢慢调教。实在不行,就跟威远镖局换——他们有几匹好马,咱们用百炼钢刀跟他们换,他们指定乐意。”
事情就这么定了。曹林亲自去清溪镇,请来了马教头。老马以前是边关的骑兵,驯马、教骑术都是一把好手,只是腿上受过伤,退下来后靠赶车糊口。他见断云寨有粮仓、有铁匠铺,弟兄们个个精神,当即答应留下,还拍着胸脯说:“不出半年,我保准让弟兄们能骑着马劈柴、射箭!”
没过几天,威远镖局的赵总镖头亲自送来了五匹马。三匹是退役的军马,虽不如战马神骏,却温顺有力;两匹是拉镖车的驽马,正好用来让新手练习。赵总镖头摸着曹林送他的百炼钢刀,笑得合不拢嘴:“曹少主够意思!这刀比我那把传家刀还锋利,以后有啥差遣,尽管开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个山寨的崛起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一个山寨的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