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清唱的余韵还在书房里袅袅回荡,《青云问道》原版的沧桑与豁达仿佛仍在空气中流转——木吉他弦上残留的余振轻颤,墨香与阳光的味道交织,连墙上“知音”二字的刻痕都似在共鸣。直播间的弹幕还在为那声“青云山巅雪”疯狂刷屏,“循环一百遍”“江湖气刻进DNA”的留言此起彼伏,王磊却在这温热的氛围里,不经意间被书桌上亮着的笔记本电脑攫住了目光。
那是一台略显陈旧的银色笔记本,外壳边缘有几处浅褐色的磕碰痕迹——像是多年前搬去云栖村时不慎撞到门板留下的,如今成了时光的印记,键盘缝隙里还沾着些许墨屑,显然用了有些年头。屏幕亮度调得适中,在暖黄的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文档页面上的宋体字清晰可见,光标还在缓慢闪烁,像是在等待主人的续写。王磊的目光掠过满墙泛黄的手稿,最终定格在屏幕上跳动的文档界面,好奇心瞬间被勾起,他下意识地踮脚凑近几步,语气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陆先生,这屏幕上的……看着像是剧本?是您正在打磨的新内容吗?”
陆砚辞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视线落在电脑屏幕上,睫毛微微垂下,又抬眼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坦然点头:“哦,这是《凡人寻仙录》的影视改编剧本初稿。前阵子整理书房翻了出来,最近有空就逐字逐句看,在上面做些标注和修改,想着要是以后有机会影视化,能给团队多些参考。”说着,他主动上前一步,指尖在磨损的触控板上轻轻滑动——触控板边缘的漆已磨掉一块,露出内里的金属底色,他将文档窗口最大化,方便镜头捕捉每一处细节,“既然大家都好奇,倒也没什么好藏的,一起看看吧。”
主摄像机立刻缓缓推进,镜头如同一双精准的眼睛,稳稳对准电脑屏幕,将文档内的细节纤毫毕现地呈现在数百万观众面前。这一看,无论是现场屏息的嘉宾,还是屏幕前攥着手机的观众,都忍不住发出了低低的惊叹——这哪里是简单的文字剧本,简直是一份详尽到极致的“仙侠影视创作蓝图”,每一页都透着创作者对作品的敬畏与较真!
文档左侧是工整的文字剧本,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场景描述都精准凝练,甚至带着“镜头感”。比如韩立初遇南宫婉的经典段落,原着中“韩立见女子容貌绝美,心生震撼”的简单描述,被细化为“韩立垂眸拱手,青布长衫的袖口滑落,露出半截骨节分明的手腕,余光瞥见女子白衣胜雪,发间银簪泛着冷光,指尖不自觉收紧成拳,喉结无声滚动了一下,却始终未敢抬头直视,只觉胸腔里的心跳如鼓,震得耳膜发疼”。寥寥数笔,没有直白的“震撼”二字,却通过“垂眸”“收拳”“喉结滚动”等细节,将韩立的“隐忍”与“青涩”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能看到那个初入修仙界的少年,在绝美仙子面前的拘谨与慌乱。
文档右侧,附着一张张手绘的分镜草图,线条简洁却精准得惊人,显然出自陆砚辞之手——草图旁还留着几处用橡皮擦过的淡痕,铅笔线条深浅不一,能看出是反复调整后的成果:有的是韩立在乱星海驾着飞舟穿梭云海的全景,飞舟的木质纹理、船帆上的道家符咒、云海的三层渐变(近景白、中景灰、远景蓝)都用不同颜色的铅笔标注得明明白白;有的是青冥丹炼制时的特写,丹炉内橘红色的火焰跳动轨迹、丹药凝结时从浑浊到剔透的光泽变化,甚至炉壁上蒸腾的白烟走向,都画得细致入微;还有的是七玄门大战的群像分镜,人物的站位呈“品”字形,韩立的剑招方向斜劈向下,墨大夫的袖袍翻飞角度,甚至兵器碰撞时火花的大小与位置,都有细细的箭头标注,旁边还写着“此处用慢镜头,突出剑风破空气声”。张捷看着这些分镜,忍不住小声感叹:“这哪是草图啊,简直是可以直接给美术组用的定稿图!”
更让人咋舌的,是剧本末尾附带的“实景拍摄建议”板块,每一条建议都具体到让人惊叹,甚至标注了最佳拍摄季节与天气:
- “韩立初闯乱星海:建议取景舟山群岛东极岛,每年3-5月季风期,每日清晨6-8点,海面会起平流雾,云雾缭绕在礁石间,天然形成‘海上仙境’效果,无需过多后期特效,更显真实;飞舟拍摄可采用1:5实景模型(木质打造,刻道家纹路)+无人机航拍结合,模型底部装微型烟雾器,模拟飞行时的‘踏云感’,避免全CG的塑料质感。”
- “青冥丹炼制场景:需搭建1:1实景丹炉,参考宋代《丹房须知》中‘八卦炼丹炉’制式,炉高3米,直径2米,炉身刻‘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符咒,炉内设置可控丙烷火焰装置(火焰高度可调节),丹药采用实物模型(树脂+荧光粉制作,暗处可发光),忌用纯特效合成——实物丹药的质感(表面细微纹路、反光度)是特效无法替代的,失去质感便失了‘炼丹’的仪式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