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像一块被浓墨浸透的厚重绒布,从天际缓缓垂落,将整个山村裹得密不透风。远处的山峦褪去了白日的青翠,化作一道道模糊的黛色剪影,静卧在黑暗里,只有山尖偶尔掠过的晚风,卷起几声稀疏的犬吠,像投入深海的石子,转瞬便被无边的静谧吞没。王磊房间的灯还亮着,一盏老式台灯悬在书桌上方,昏黄的光线透过米白色的窗帘缝隙,在院子的青石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影,像一根被拉长的、连接着白昼与黑夜的银线,在寂静中微微晃动。
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咖啡苦味和纸张的油墨香,书桌上散落着一叠厚厚的文件与照片,堆叠得像一座小山。最上面是黄垒发现的陆砚辞毛笔字复印件——纸上是“宁静致远”四个大字,笔锋遒劲,墨色浓淡相宜,边缘用红色便利贴标注着“与陆砚辞十年前公开字迹比对一致”;下面压着张捷录制的笛声音频文件,文件图标旁贴了张黄色便利贴,写着“经闻声音乐老周确认,与‘樵夫’《麦浪》小样完全匹配”;苏晴拍摄的“山001”手稿标记照片被单独放在一个透明文件袋里,袋口贴着蓝色便利贴,备注“待最终手稿对比验证”;还有一叠村民证词的录音整理稿,每页都用铅笔圈出了关键句——“陆先生讲的是‘山民001’的故事”“《青溪谣》是陆先生常哼的调子”。
王磊坐在电脑前,后背微微佝偻,双眼布满了细密的红血丝,眼窝下泛着淡淡的青黑,显然已经熬了大半个通宵。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打开着一个名为“陆砚辞身份证据链梳理(最终版)”的文档,文档里用彩色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所有线索串联成网:红色线条连接着“演员陆砚辞”的证据(毛笔字、旧照),蓝色线条指向“音乐樵夫”的佐证(笛声、《青溪谣》),绿色线条关联着“作家山民001”的线索(手稿标记、村民证词),三条主线在中心交汇,却唯独缺了一块能将三者彻底焊死的“核心铁证”,思维导图的中心用醒目的黄色标注着“待补充:手稿直接对比证据”。
他端起桌上的咖啡杯,杯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杯身滑落,在桌面上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抿了一口,冰凉的咖啡带着苦涩的焦味在舌尖炸开,却丝毫没有驱散他眼底的疲惫。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尖按在太阳穴的穴位上轻轻打转,目光重新聚焦在屏幕上,手指在键盘上缓慢敲击,反复核对每一条线索的逻辑闭环——这个结论太过颠覆,一旦公之于众,不仅会让沉寂十年的娱乐圈掀起惊涛骇浪,更会震动整个文坛,他必须确保每一个证据都像钢钉一样牢固,容不得半点瑕疵。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叮咚”一声响,清脆的提示音在寂静的房间里骤然响起,像一颗石子砸破了凝固的空气,惊得王磊猛地抬起头。他下意识地抓过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视线牢牢锁定在发信人一栏——“林舟”!这个名字像一道惊雷在他脑海里炸开,林舟是番茄中文网的主编,更是圈内少数几个能直接与“山民001”对接的核心人物,此前他曾多次联系林舟,希望能拿到“山民001”的手稿用于比对,却都被以“保护作者隐私”为由婉拒,此刻对方突然发来消息,让他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手指有些发颤地划开屏幕,林舟的消息简洁得近乎冷淡,没有开场白,没有问候语,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图片文件,像一封无声的战书。王磊深吸一口气,胸腔里的心脏“咚咚”狂跳,指尖悬在屏幕上方顿了两秒,才猛地按下去——图片缓缓加载出来,屏幕瞬间被照亮,映入眼帘的,赫然是一张墨迹未干的手稿照片!
纸张是“山民001”标志性的米黄色方格稿纸,纸质略微粗糙,带着自然的纤维纹理;上面是熟悉的遒劲字迹,笔锋凌厉又不失温润,每一个字都透着独特的风骨;最关键的是,手稿末尾用红色钢笔清晰标注着一行小字:“《凡人寻仙录》第一百二十八章手稿——山民001”,落款日期正是当天!显然,这是“山民001”刚刚提交给启点中文网的最新章节手稿,新鲜得仿佛还带着墨汁的温度!
王磊的精神瞬间被点燃,像濒临熄灭的炭火被浇上了一勺烈酒,所有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他猛地坐直身体,椅子的靠背发出“吱呀”一声轻响,双眼瞪得溜圆,瞳孔因极度兴奋而微微收缩,死死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手稿,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进眼底。他迅速拿起手机,用数据线连接到电脑,将这张最新手稿照片导入电脑,然后调出苏晴从陆砚辞书房拍摄的那张手稿照片,打开专业的图片对比软件,将两张照片以1:1的比例并排铺在屏幕上,开始逐字、逐笔、逐细节地深度比对。
首先是字迹本身——两张手稿上的字迹如同复刻!“韩”字的竖弯钩末端带着一丝独特的内收弧度,像被风吹弯的竹枝;“立”字的最后一横微微上翘,形成一个不易察觉的“飞白”效果;“青”字的竖心旁两点间距恰好是一个指甲盖的宽度,左点稍圆,右点略尖。他用软件将单个字放大二十倍,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藏锋、收笔回锋,每一个转折的力度变化,甚至连墨色的浓淡过渡都完全一致,就像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书写,绝无模仿的可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