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像是被过滤过一般,褪去了正午的灼热锋芒,变得温柔缱绻,像一层轻薄的金纱,缓缓笼罩着云栖村村头的晒谷场。晒谷场的水泥地面被晒得微微发烫,踩上去带着暖融融的触感,边缘堆着几捆码得整整齐齐的稻草,阳光晒过的草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混着空气中的泥土气息,让人闻着格外安心。场中央被节目组简单却用心地布置成了临时课堂:四张从村民家借来的长条木桌,桌面带着经年使用的磨痕,拼成一个小小的讲台;周围错落摆放着二十几条小板凳,有木质的、塑料的,还有几条竹编的,颜色各异却透着亲切;墙角的竹竿上,挂着一块用洗得发白的红布包裹的小黑板,红布边缘有些磨损,露出里面的木质边框,黑板上用白色粉笔工工整整写着“山村音乐课——《青溪谣》教学”,粉笔字的边角带着些许圆润,显然是写字的人特意放慢了速度,简单的布置却透着几分热闹的烟火气。
三三两两的村民循着动静陆续到场,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活画卷:头发花白的王奶奶,佝偻着腰,搬着一个矮矮的小马扎,一步一步挪到最前排,坐下后从袖筒里掏出一把蒲扇,扇面是印着牡丹的旧布,她慢悠悠地扇着,蒲扇摆动的节奏像钟摆一样规律,目光好奇地落在讲台上的吉他上;三个半大的孩子,穿着洗得发白的短袖,凑在一起,其中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伸手想去摸张捷放在旁边的吉他,被身边稍大的男孩轻轻拍了一下手背,小声说“别乱动,那是老师的东西”,小姑娘吐了吐舌头,缩回手,却依旧踮着脚尖,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吉他;还有四个年轻的村民,是张捷的粉丝,特意从自家稻田里赶回来,裤腿上还沾着湿润的泥土,手里拿着手机,兴奋地讨论着:“我昨天还在抖音上刷到张捷老师的直播呢,没想到今天能现场听他唱歌!”“可不是嘛,他的《青溪谣》我单曲循环了好久,今天终于能学了!”
陆砚辞是在节目组工作人员小周的“邻里邀请”下前来的。小周提着一篮刚摘的李子,笑着说:“陆先生,村里办音乐课,张捷老师教唱歌,您要是没事,去凑个热闹呗?”他没有立刻答应,沉默了几秒,才轻轻点了点头,转身回屋拿了一本旧书——书皮是深蓝色的,已经有些褪色,看不清书名。他穿着一件浅灰色的薄外套,衣摆随着脚步轻轻晃动,走到晒谷场角落的小板凳旁坐下,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他没有立刻翻开书,只是将书放在膝盖上,手指轻轻摩挲着粗糙的书页边缘,目光平静地落在讲台中央的吉他上,像是在看一件寻常的物件,又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偶尔有风吹过,掀起书页的一角,他才缓缓抬手,将书页按平,翻书的动作慢得几乎要停下。
下午两点整,随着小周敲响了挂在竹竿上的铜铃(那是从村里小学借来的),“山村课堂”的第一课——音乐课正式开始。张捷抱着一把原木色的单板吉他,吉他琴头镶嵌着小小的贝壳装饰,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他笑容爽朗,迈着轻快的脚步走上临时讲台,对着在场的村民深深鞠了一躬,声音洪亮:“各位乡亲们,大家下午好!我是张捷,今天特别荣幸能来咱们云栖村,给大家教一首我自己写的歌,叫《青溪谣》。这首歌的旋律特别简单,歌词也接地气,大家跟着我一起学,保证一学就会!”
说完,他调整了一下吉他背带,让吉他贴在胸前更舒服的位置,左手手指轻轻放在琴弦上,先试弹了几个音——“哆、唻、咪、发”,音色清亮通透,像山涧的泉水叮咚作响,引来村民们一阵热烈的掌声。王奶奶放下蒲扇,拍着干瘪的手掌,笑着说:“这声音真好听,像小鸟叫似的!”张捷对着王奶奶鞠了一躬,笑着说:“谢谢奶奶夸奖!这首歌的旋律就是照着咱们山里的溪水写的,大家仔细听,就能听出溪水潺潺的感觉……”
话音落下,张捷的手指拨动琴弦,一段熟悉的旋律缓缓流淌而出——但只要是听过《青溪谣》原版的人,都能立刻听出不对劲。在弹奏前奏中最关键的一个小节时,他故意将原本“无名指按二品”的标准指法,错弹成了“无名指按三品”;不仅如此,他还刻意收紧手腕,加重了按弦的力度,琴弦在过度按压下,发出尖锐刺耳的音色,像是生锈的铁片在摩擦,原本悠扬婉转的旋律瞬间变得僵硬晦涩,甚至带着明显的跑调,就像好好的一首曲子,突然被掐住了喉咙。
他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眉头微微蹙起,像是在专注地感受音色,手指依旧“认真”地重复着错误的指法,一遍又一遍地弹奏着那个刺耳的小节。底下的村民们瞬间安静下来,面面相觑:王奶奶停下了扇蒲扇的手,眉头皱得紧紧的,小声对旁边的孩子说:“怎么回事?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不好听了?”几个孩子也露出困惑的表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四个年轻的村民更是一脸诧异,其中一个穿蓝色T恤的小伙子,凑到旁边穿格子衬衫的同伴耳边,压低声音说:“不对啊,我手机里存着张捷老师的原版《青溪谣》,前奏根本不是这个味道!这音色像破锣似的,肯定是弹错了!”格子衬衫的村民点点头,附和道:“是啊,我记得原版前奏特别温柔,像溪水慢慢流,他这弹得也太刺耳了,肯定是指法错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