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藏书楼暗潮
周管家那句轻描淡写的话,如同冰锥刺入沈墨轩刚刚稍暖的心口。交由二爷苏承宗管辖?这无异于羊入虎口,方才在苏老太爷书房中勉强过关的些微轻松感瞬间荡然无存。
他沉默地跟着周管家,穿过数重院落,走向苏府西侧一片更为僻静的角落。沿途景致渐趋朴素,人迹罕至,唯有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反而更添几分幽寂与压抑。
一座三层的古朴木楼出现在眼前,飞檐翘角,瓦楞间生着些许青苔,匾额上“涵虚楼”三字已略显黯淡,显然久未精心打理。这里便是苏府的藏书楼,此刻在沈墨轩眼中,却像一座精致的囚笼。
“沈公子,便是此处了。”周管家在楼前停步,语气依旧公式化,“楼内藏书书画皆需整理编目,具体事宜,二爷稍后会派人来与公子交接。公子日常起居就在楼后不远处的后罩房,一日三餐会有人送来。若无要事,还请公子安心在此楼内做事,勿要随意走动,以免冲撞了府中贵人。”
句句是安排,句句是限制。沈墨轩垂眸应道:“沈某明白,有劳周管家。”
周管家点点头,不再多言,转身离去,留下沈墨轩独自一人站在寂静的楼前。
他深吸一口带着陈旧书卷和淡淡霉味的空气,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吱呀——”一声悠长的声响,在空寂中格外刺耳。门内光线昏暗,高大的书架顶天立地,密密麻麻排满了书籍,空气中飘浮着细微的尘埃。浩如烟海的藏书沉默地矗立着,散发着沧桑与知识的厚重气息,却也带着一种被时光遗忘的冷清。
沈墨轩沿着书架间的狭窄通道缓缓行走,手指拂过那些或新或旧的书脊,心中稍感慰藉。无论处境如何艰难,知识与书籍总是他能暂时栖身的避风港。
然而,这份宁静很快被打破。
约莫半个时辰后,藏书楼的门再次被推开。一个穿着灰色仆役服饰、约莫三十多岁、面容憨厚却眼神闪烁的男子走了进来,他身后还跟着两个抬着桌案和文房四宝的小厮。
“您就是沈公子吧?”那男子上前,脸上堆起略显局促的笑容,躬身行礼,“小的名叫赵贵,二爷吩咐了,今后就在这藏书楼里听候公子差遣,给您打个下手。”
沈墨轩目光微凝。赵贵?苏承宗派来的人。说是助手,监视的意味不言而喻。
“有劳赵贵兄弟了。”沈墨轩面色不变,温和回应。
小厮们摆好桌案文具便退下了。赵贵搓着手,嘿嘿笑道:“公子您看,这楼里书多得吓人,好些都几十年没人动过了,灰大得很。咱们先从哪儿开始?”
沈墨轩扫视一眼浩瀚书海,沉吟道:“不急于整理书籍。听闻楼内亦有书画收藏,书画娇贵,更易损毁,不如先从此处着手清点查验,若有破损,也好及时处理。”
他选择先处理书画,既是本职,也更易发现问题——无论是自然损毁,还是人为陷阱。
赵贵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连忙点头:“哎呦,还是公子想得周到!书画都收在东边那几个大樟木箱和楠木柜里,小的这就带您去。”
两人来到藏书楼东侧,果然见几个硕大的箱柜陈列于此。打开其中一个樟木箱,一股更浓的樟脑与陈旧气息扑面而来,里面层层叠叠放着许多卷轴。
沈墨轩戴上自备的细棉布手套,小心翼翼取出一卷,在赵贵搬来的长案上缓缓展开。
是一幅明代佚名山水小品,笔法尚可,但保存状况不佳,画心有多处折痕和微小的虫蛀。
沈墨轩仔细检查,并用纸笔记录其名称(如有题款)、尺寸、材质、破损情况。赵贵在一旁看着,时不时递个工具,动作却总是慢半拍,眼神时常飘忽,似乎对沈墨轩的专业操作并不感兴趣,更像是在观察他本人。
一连检查了几幅,皆是些普通藏品,虽有破损,但皆属自然老化或保管不当所致。
沈墨轩并未放松警惕。他知道,苏承宗既然把他安排到这里,绝不会风平浪静。
果然,当他打开一个标注着“宋元杂卷”的楠木柜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柜中之物显然比外面箱子的更为珍贵。他取出一幅绢本设色花鸟图,看风格应是南宋院体画风。展开到一半时,沈墨轩的动作骤然停顿,眼神微微一凝。
在画心左下角,一处原本空白的地方,有一道极其细微的、新鲜的划痕!这划痕颜色极浅,若非他眼力过人且检查得极其仔细,几乎无法察觉。这绝非自然磨损或旧伤,分明是近期被人用极尖锐的物体刻意划上去的!
他不动声色,继续将画完全展开,仔细检查其他地方,再无类似痕迹。唯有这一处,像是某种标记。
沈墨轩心中警铃大作。他面上依旧平静,仔细记录了这幅画的状况,包括那处细微划痕,但并未声张,仿佛只是记录了一个普通的瑕疵。
他将画小心卷好放回,又取出另一幅书法手卷。这是元代一位不大有名但风格独特的文人的草书。展开查验,在引首处一块裱绫的接缝附近,他发现了一小点极其不显眼的、新鲜的墨点!这墨点色泽黑亮,与周围古旧的墨色和裱绫颜色格格不入,像是刚刚滴落上去不久,并且被人试图擦拭却未完全擦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汴京风云:寒门巨贾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汴京风云:寒门巨贾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