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苏拉拎着个陶伯送的小陶罐,罐身上的弧线在夕阳下泛着光。“先生,您发现没?他们做东西,都不咋讲究花样,可看着都特顺眼。”
“因为他们顺着东西的性子来。”迪卡拉底走在田埂上,脚边的野草长得整整齐齐,“木匠顺着木纹,陶伯顺着陶土的性子,张大娘顺着线的松紧,这其实是在琢磨‘物’的道理。”
马克踢着路边的小石子:“可他们花那么多功夫,不就是做个盆、织块布?值得吗?”
“你觉得啥才值得?”迪卡拉底反问,“铁叔补木盆,是觉得老物件不该扔,这是惜物;陶伯烧窑讲究火候,是怕人家用着漏水,这是尽心;张大娘织布求匀,是怕人家穿着不舒服,这是顾人。这些心思,不就是做人的道理?”
他捡起块小石子,放在手里掂了掂:“就像这石子,扔在地上不起眼,可你要是琢磨它的形状,顺着它的样子刻个东西,它就有了意思。技艺不只是手艺,是把人的心思,揉进东西里,让东西也带了人的温度。”
回到木叔家时,铁叔送的米柜已经摆在堂屋,柜门上没刻花纹,就用墨线画了道简单的直线,却看着特别周正。木婶正往里面舀米,米粒落在柜里,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说这柜子做得真不错。
苏拉把小陶罐摆在窗台上,月光照在弧线上,像给罐子镶了圈银边。她忽然觉得,这些普普通通的物件里,藏着最实在的智慧——不跟东西较劲,不跟自己较劲,顺着道儿来,日子就稳当。
马克躺在床上,摸着自己磨出茧子的手,想起铁叔胳膊上的肌肉,那是常年刨木头练出来的。他忽然明白,那些看似简单的活计里,藏着多少琢磨和耐心,就像哲学,看着枯燥,其实都是一点点磨出来的道理。
窗外的虫鸣又起了,和木匠铺残留的刨木声、陶窑的余温、织布机的节奏混在一起,像一首安安稳稳的曲子,陪着这村里的人和物,慢慢往前走。
喜欢点亮哲心:迪卡拉底的启迪之课请大家收藏:(m.20xs.org)点亮哲心:迪卡拉底的启迪之课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