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双线轨迹
汉部落的废墟之上,生存的挣扎已从混乱的应急转向一种沉重而有序的跋涉。阳歌的决策如同给一艘漏水的大船指明了最近的岸线,虽然航行依旧艰难,但每个人划桨的方向已然一致。
新聚居点的选址被确定在那片略偏东侧的高地后,整个部落的力量开始向那里倾斜。最大的挑战依旧是建筑材料。
坚固的木材在地震中或被掩埋,或已断裂不堪大用。岩石开采在工具短缺和余震风险下进展缓慢。于是,泥土成为了最现实的选择。
在“夯”的指导下,一种改进的、更适合快速建造的版筑技术被推广开来。战士们砍伐韧性较好的灌木枝条,编成巨大的筐篓框架作为模具,而非制作精细的模板。人们将挖出的湿土、破碎的草茎、甚至筛选过的碎石混合,填入筐篓框架中,然后用削尖的木棍拼命夯实的木棍拼命捣实。这并非永久性建筑,但求在寒冬来临前,能提供足以抵御风雪的庇护所。
过程枯燥而极度消耗体力。男人们负责挖掘和搬运重物,女人们则负责编织筐篓和准备填料。空气中弥漫着湿土和汗水的气味,沉重的夯土声此起彼伏,如同部落缓慢而坚实的心跳。
阳歌亲自参与劳作,他扛着沉重的土筐,脚步因疲惫而虚浮,但脊梁依旧挺直。他不时停下,检查夯土的密实度,或者指导人们如何将墙基挖得更深以应对可能的地动。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激励。
一次休息间隙,他走到正在奋力编织巨大筐篓的小纺身边。她的手指被粗糙的植物纤维划出了不少血口子,但动作却毫不停滞。
“进度不错。”阳歌拿起一个编好的筐篓看了看,称赞道。
小纺抬起头,用胳膊擦了擦额角的汗,露出一丝疲惫但真诚的笑容:“得快些。天越来越冷了。”她看向不远处临时搭建的、存放新生儿和体弱者的窝棚,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孩子们等不起。”
她的目光转向另一边,岩灵正将孩子交给一位老妇人照看,自己则拿起一把石斧,走向一堆需要劈开的木料。她的动作依旧带着战士的干脆利落,但明显能看出产后不久的虚弱。
小纺轻声对阳歌说:“她该多休息几天。”
阳歌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眼神复杂:“她不会听的。”他知道岩灵的骄傲和责任感,绝不会允许自己在部落最需要劳力的时候安然休息。
“我可以组织女人们,多分担一些编织和照料的话…”小纺试探着说,“她力气大,可以去夯土或者清理场地,那样至少…不用吹太多冷风。”
这是一个巧妙而体贴的建议,既顾及了岩灵的自尊,又考虑了她的身体。阳歌有些意外地看了小纺一眼,点了点头:“好。你去安排。”
小纺的效率很高,很快,一支由女性组成的后勤队被更有效地组织起来,承担了更多的辅助工作,使得强劳力能更专注于重体力活。岩灵果然被说服加入了清理小组,虽然依旧辛苦,但避免了最耗神细致的编织工作。部落的运转,在细微的调整中变得更加顺畅。
希望的微光,不仅仅来自于有序的重建。
被派往更远处搜寻食物的队伍,带回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在一片被地震震塌的山坡上,发现了大片暴露出来的、灰白色的柔软岩层!
“首领!你看这个!”一个战士兴奋地将一块灰白色的石头递给阳歌,“捏起来有点软,还有点滑!和普通的石头不一样!”
阳歌接过,用手捻了捻,又凑近闻了闻,一股淡淡的、难以形容的土腥气。他心中一动,尝试着将一点点粉末放入口中尝了尝——一种轻微的涩味和凉意。
“这是…石灰岩?!”一个陌生的名词脱口而出。他猛地想起在河对岸泽部落工坊看到的冒着黄烟的窑炉和堆放的类似石头!
虽然不确定泽部落具体用来做什么,但他模糊记得石灰经过烧制后,似乎能产生一种具有粘合甚至消毒作用的东西(生石灰)!
“在哪里发现的?带我去看!再多带些人,把这种石头尽量多运回来!”阳歌立刻下令,心中涌起一股新的希望。这可能是比木材和单纯夯土更重要的发现!
与此同时,大河下游。
獠和如石的小队,正隐藏在一处茂密的芦苇荡中,紧张地观察着河面。他们手中那块绘制着神秘图案的骨片,已经被反复研究了无数遍。
“那箭头指向下游…那些穿好甲的人,肯定是让我们跟着去他们的地盘。”獠压低声音,眉头紧锁,“去不去?”
风险巨大。对方是敌是友完全不明,装备精良,人数也可能远超他们。一旦跟随而去,很可能自投罗网。
如石沉默地看着骨片,又抬头望向下游方向,他的鼻子微微抽动:“他们的味道…很干净。没有…腐臭和血腥气。”这是他的一种直觉判断,那些人身上没有长期杀戮带来的暴戾气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