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敲打着旧货市场的塑料棚顶,发出沉闷的啪啪声。李伟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将黑色风衣的领子竖得更高些。周六的清晨,这个位于城郊的二手市场才刚刚开张,摊主们正慢悠悠地摆出他们的商品。
"这天气真见鬼。"李伟嘟囔着,却掩饰不住眼中的兴奋。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来这里淘宝。作为一位90年代文化痴迷者,收集VCD碟片是他最大的爱好。
市场角落,一个从未见过的老人正蹲在一块蓝白格子塑料布后面。他的摊位上堆满了各种老旧电子产品——卡带随身听、大屁股电视机、甚至还有几台录像机。但最吸引李伟注意的是那摞用橡皮筋捆着的VCD碟片。
"这些怎么卖?"李伟蹲下身,手指已经迫不及待地拨弄着那些碟片。
老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睛在深陷的眼窝里转动。他脸上的皱纹像是用刀刻出来的,深浅不一。"二十一张。"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摩擦。
李伟开始翻看。大部分是些常见的港产片和好莱坞老电影,封面上明星们的发型和服装都带着浓浓的年代感。突然,他的手指碰到了一张没有封面的白色VCD,只在边缘用黑色马克笔潦草地写着"1997.6.13"。
"这张是什么内容?"
老人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他伸手想夺回碟片,"这个不卖。"
李伟本能地缩回手,"为什么?我可以出高价。"
"你会后悔的。"老人低声说,却不再坚持要回碟片。
最终,李伟以五十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张神秘的VCD,外加三张周星驰的老电影。老人将白色VCD单独装进一个牛皮纸袋,递给他时手指微微发抖。
"别看最后一分钟。"老人最后警告道,然后迅速收拾摊位,仿佛急着离开。
回到自己位于老城区的公寓,李伟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他引以为傲的"怀旧角"——一台老式CRT电视机,旁边是去年从网上淘来的二手VCD播放器。这个角落是他逃离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避风港,每当压力大时,他就会在这里看一部老电影,仿佛回到了简单纯粹的九十年代。
李伟将那张白色VCD放入播放器,电视机发出熟悉的嗡嗡声。屏幕先是一片蓝色,然后出现了模糊的画面,伴随着沙沙的噪音。
画面逐渐清晰,显示的似乎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客厅。九十年代的装修风格——木质墙裙,米色碎花沙发,墙上挂着"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摄像机显然是手持的,画面不时晃动。
"小梅,看镜头!"一个男人的声音从音响里传出,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录音质感。
镜头转向一个小女孩,约莫七八岁,穿着红色连衣裙,扎着两个小辫子。她对着镜头羞涩地笑了笑,然后跑开了。
"这孩子,害羞了。"一个女人的声音笑着说。
李伟皱眉。这看起来像是一盘家庭录像带转制的VCD,没什么特别的。他看了眼进度条,总时长只有23分钟。
画面继续播放着这个家庭的日常——父亲在修理电视机,母亲在厨房忙碌,小女孩在写作业。一切都普通得令人昏昏欲睡。李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骗了,也许这真的只是一盘无聊的家庭录像。
直到第十分钟,他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细节。
当镜头扫过客厅的电视机时,屏幕反射出一家人的倒影。但问题是——摄像机当时明明是在拍摄电视机,理论上电视机里应该反射出拿着摄像机的人。然而倒影中,父亲、母亲和小女孩都坐在沙发上,像是在看电视。
"这不可能..."李伟坐直了身体,凑近屏幕。
就在这时,录像中的父亲突然转过头,直视镜头。不,准确地说,是直视着正在观看的李伟。那双眼睛在低画质下显得格外漆黑,像是两个深不见底的洞。
李伟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窜上来。他下意识地按下了暂停键。
"只是巧合,只是巧合..."他自言自语,却发现自己手心已经冒汗。
深吸一口气,他继续播放。接下来的几分钟里,那种被监视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录像中的家庭成员时不时会"看镜头",而每次他们的目光都仿佛穿透了屏幕,直接与李伟对视。
最诡异的是第18分钟,小女孩小梅在写作业时突然抬头,对着空气说:"叔叔,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
李伟的呼吸变得急促。他想起老人说的"别看最后一分钟",手指悬停在遥控器的停止键上。但好奇心最终战胜了恐惧——他必须知道最后会发生什么。
录像中的家庭场景突然变得昏暗,像是有人调低了亮度。父亲站在客厅中央,一动不动地面向镜头。他的嘴角慢慢上扬,露出一个不自然的笑容,牙齿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异常白亮。
"你...不该...继续...看的..."父亲一字一顿地说,声音扭曲失真。
电视机突然发出刺耳的尖啸,画面开始剧烈闪烁。在雪花般的噪点中,李伟隐约看到一个人形轮廓正从电视机里往外爬——正是录像中的那个父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夜半鬼语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夜半鬼语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