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她的讲述,绘本一页页翻过:英台在功劳阁前训诫子孙的画面、腾格尔带着牧民在草原上抗击雪灾的场景、林棠棠背着学生过河的插图……每一幅画都配有简洁的文字,却饱含着最真挚的情感。当翻到草原牧民共同扛着沙袋加固羊圈的插图时,坐在前排的一位蒙古族少年突然举起了手,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蒙古袍,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用流利的中文说道:“我叫巴特儿,来自蒙古国乌兰巴托!我听过这个故事!我的爷爷告诉我,很多年前,中国的工程师叔叔冒着暴风雪,来到我们的草原,帮我们修好了被大雪压塌的暖棚,还从很远的地方运来了草料,让我们的牛羊平安度过了冬天。这就是你们说的‘同心’,对不对?”
陈棠安眼中泛起惊喜的光芒,她笑着点头,伸手邀请巴特儿走上讲台:“没错,巴特儿,这就是‘同心’!它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的专属,而是危难时刻的相互扶持,是平凡日子里的默默坚守。就像你爷爷经历的那样,当草原遭遇雪灾时,来自中国的帮助跨越了国界;当中国的山区需要支援时,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也会汇聚在一起。这就是‘同心’的力量——它能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因为同一个信念而携手同行。”
巴特儿站在讲台上,有些羞涩却坚定地说:“我爷爷说,从那以后,我们草原上的牧民,每年都会给中国的工程师叔叔寄去草原的奶豆腐和风干肉。我们虽然说着不同的语言,住在不同的国家,但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中带着认同与感动。来自肯尼亚的女孩娜奥米也举起了手,她穿着一身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头上戴着编织的草帽,声音清脆而响亮:“我也要分享!我在非洲的村庄里,见过中国的援非医疗队!他们带着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帮我们村里的老人看病,还在村里建了学校,教我们读书写字,教我们种高产的玉米和蔬菜。现在我们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大家再也不用饿肚子了。这是不是也是你们说的‘同心’?”
“当然是!”阿依古丽接过话茬,快步走上讲台,小心翼翼地打开装有“同心旗”的锦盒。红色的旗帜在灯光下缓缓展开,旗面上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签名与文字,像是无数颗跳动的星辰,闪烁着跨越国界的温情。“大家请看这面‘同心旗’,”阿依古丽的声音带着自豪,“上面有中国草原牧民的签名,有江南山区孩子的笔迹,有哈萨克斯坦学者的寄语,还有我们在‘山河同心行’中收集到的无数温暖瞬间。今天,我想邀请在场的每一位朋友,在这面旗帜上签下你们的名字,写下你们对‘同心’的理解。让这面旗帜,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让‘同心’的信念,跨越海洋,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话音刚落,青少年代表们纷纷起身,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上前。巴特儿拿起笔,在旗上写下“草原与山河同心”,旁边还用蒙古文标注了“友谊长存”;娜奥米写下“非洲与亚洲同心”,画了一个小小的爱心;来自巴西的男孩卢卡斯写下“雨林与平原同心”,还画了一棵翠绿的热带雨林树木;来自法国的女孩艾米丽写下“欧洲与中国同心”,用法语写下“和平万岁”……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图案在旗帜上交织,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世界地图,每一个签名、每一笔画,都代表着一份对和平与团结的向往,一份对“同心”信念的认同。
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论坛结束后,陈棠安一行人受邀前往美国华盛顿的林肯中学,开展“同心文化日”活动。清晨的阳光洒在林肯中学的草坪上,草坪上摆放着几张长桌,桌上放着彩纸、画笔、海棠花标本与“同心”故事绘本。阿古拉抱着马头琴坐在草坪中央,指尖轻轻拨动琴弦,改编版的《同心谣》悠扬响起——马头琴的浑厚与吉他的轻快交织,形成独特的旋律,引得路过的师生们纷纷驻足,有的跟着节奏轻轻摇晃身体,有的拿出手机记录这动人的瞬间。
陈棠安坐在长桌旁,面前摆着一叠彩色的卡纸,正耐心地教孩子们折海棠花。她拿起一张粉色的卡纸,一边折叠一边讲解:“大家看,先把卡纸对折,然后沿着这个角度折出花瓣的形状,一定要轻轻的,不然花瓣会容易破哦。”坐在她对面的美国女孩艾米丽学得格外认真,她的手指有些笨拙,却一次次耐心地尝试,终于折出一朵歪歪扭扭的海棠花。“陈老师,你看我折得好不好?”艾米丽举起海棠花,眼中满是期待。
陈棠安笑着点头,伸手帮她调整了一下花瓣的角度:“非常好!这是独一无二的海棠花。你知道吗?在我们中国,海棠花象征着‘同心’与‘守护’。三百年前,英台皇后就是用海棠花提醒大家,要像花瓣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她一边说,一边翻开绘本,给艾米丽讲起英台皇后的故事,讲起林棠棠支教的经历,讲起草原上的“同心”故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