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十二年的八月,北京城的暑热如同一位恋栈不去的客人,虽威势稍减,却依旧盘桓在红墙黄瓦与市井街巷之间。只是,那拂过柳梢、穿过檐角的风,终究是带上了一丝初秋的清爽,宛若冰镇过的薄纱,轻轻擦拭着这座庞大帝都的燥热。
紫禁城内,不久前那场彰显“永昌之治”的盛大宴会余韵,似乎仍在那金砖玉砌的殿堂间、在官员与宫人们低声的交谈中微微震颤。万邦来朝,贡品琳琅,使节纷沓,那煊赫至极的场景,已成为茶馆酒肆里说书人唾沫横飞的热门题材,引逗着听客们阵阵惊叹与自豪的唏嘘。
然而,对于亲身参与并推动了这一切的戚睿涵等人而言,那九重宫阙的辉煌、那庄严典礼的肃穆,终究隔着一层无形的、属于权力顶端的帷幕。他们身处其中,却又仿佛游离其外,更像是冷静的观察者与塑造者,而非沉醉其中的享受者。
庙堂之高,已闻其声,知晓了政策颁布、邦交缔结的宏大叙事;如今,他们更渴望俯下身去,亲手触摸,亲眼看看,这被他们以超越时代的学识、胆魄与机缘亲手扭转、细细修补的历史经纬,究竟在寻常巷陌、市井民间,描绘出了一幅怎样鲜活、生动,甚至可能带着毛刺与瑕疵的现实图景。
“是该出去走走了。”光禄大夫府那间宽敞雅致、堆满书籍舆图与各类新奇模型的书房内,戚睿涵放下手中一份详细记述了近期与南洋诸国贸易往来的邸报,对围坐在酸枝木茶案周围的五位女子说道。他的声音平稳,目光却带着一种亟待验证的探询,“庙堂之高,已闻其声;如今,当观江湖之远,察其形色。” 话语落下,仿佛在静谧的书房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漾开了圈圈涟漪。
白诗悦倚在镂空雕花的窗棂边,秋日温煦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纱,在她素雅的衣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望着庭院中那几株高大的银杏,已有几片叶子迫不及待地染上了秋的金黄,随风轻轻摇曳。
“是啊,睿涵。”她转过头,眼眸中流转着柔和的光晕,“我们在海上漂泊万里,见过异域的风暴与彩虹;在朝堂见证万国来朝,感受过帝国的荣光与威仪。却还没能静下心来,好好看一看,这‘永昌盛世’下的山东老家,究竟变成了什么模样。” 她的语气里,乡愁如丝如缕,缠绕着对未知旅程的纯净期待,那是对根脉的追寻,也是对变革成果最朴素的丈量。
袁薇端坐在一旁,身姿挺拔,手中正翻看着一本新修纂的《大顺舆地概要》,羊皮封面略显磨损,显是时常翻阅。她闻言,纤细的手指在书页上登州府的位置轻轻一点,接口道,声音清晰而理性:“登州府如今行政区域扩大,囊括了烟台、威海等地,不仅是北方首屈一指的海贸口岸,更是新式水师的重要驻泊地。新政在此推行数年,海贸、军工、农桑、税制,诸般变革交织,变化必然是天翻地覆的。以此为始,正可窥见新政推行之一斑,检验其利弊得失。” 她的分析,总是带着一种抽丝剥茧的冷静。
刘菲含原本正摆弄着一个简易的、用于演示杠杆原理的模型,闻言立刻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她特有的、属于理科生的探究光芒:“我更好奇那些我们当初极力主张引进的新作物,比如红薯、玉米、番茄,在民间推广得到底如何了,是否真的如预想般提高了粮食产量,丰富了百姓餐桌。还有,”她顿了顿,语气带上一丝兴奋,“烟台的造船工坊,据说吸纳了不少泰西的技艺,不知能否亲眼看到些新式舰船的雏形,哪怕只是龙骨架构,也能看出许多门道。”
刁如苑作为地道的山东人,又是精于商业运营的女老板,对此行更是兴致盎然,一双美眸中已然开始盘算着商业蓝图。“家乡的商机,我可是惦记许久了。这次回去,定要好好看看如今的港口贸易运作模式,市舶司的章程,还有民间商行的活力。”她轻轻摩挲着腕间一枚温润的玉镯,那是她现代公司的一款热销设计,“或许,我的文创公司,也能借此东风,找到些新的路子,把咱们山东独有的物产、手艺,比如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博山琉璃,用更精巧的设计包装起来,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董小倩安静地坐在稍远些的绣墩上,手中捧着一杯袅袅冒热气的香茗。她虽非此世之人,灵魂来自明末那风雨飘摇、命如浮萍的岁月,但历经海上生死、朝堂风波,早已将身边这些同伴视作此生最珍贵的依靠与至亲。她听着姐姐们的议论,温婉清丽的脸上浮现出恬淡而坚定的笑容,轻声道:“姐姐们去哪,小倩便去哪。能亲眼见得这海内承平、百姓安居的盛世光景,于小倩而言,已是前世修不来的福分。”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静力量,让人心安。
计议已定,六人轻车简从,并未摆出光禄大夫巡查的仪仗,只带了数名身手矫健、心思缜密的护卫和两名稳妥的仆从,便悄然离开了依旧喧嚣的京城,一路东行。官道是用三合土夯实后又覆以碎石的,平整宽阔,可容数辆马车并行。车轮碾过路面,发出规律而沉闷的辚辚声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