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睿涵心头巨震,猛地转头看向跪在地上的挚友。他知道李大坤忠勇,却没想到他会在此时主动请缨,去承担那九死一生的任务。他几乎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大坤,不可。敌后不比军中,孤立无援,步步杀机,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那里面临的不止是明枪明箭,更是无处不在的奸细、告密,是人心的叵测!”他想起另一个时空中那些默默无闻却贡献巨大的地下工作者,他们的牺牲太过惨烈。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去冒这样的风险。
朱由崧看着跪在下面的李大坤,这个曾因一碗绝妙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而被召入行在御膳房,后又因在防疫中展现出的细致和胆识而被他留意到的汉子,眼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有赞许,有担忧,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惭愧。他张了张嘴,声音有些干涩:“李卿忠勇可嘉,朕心甚慰。只是,确如元芝所言,此事非同小可,关乎性命,亦关乎大局……”
李大坤抬起头,目光直视朱由崧,那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陛下,阁部,睿涵,我知道危险。但正因为我看起来像个寻常百姓,甚至像个走街串巷的道士游方,才更容易混进去,不引人注目。我李大坤读书不多,但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睿涵常跟我说,力量来自人民。我现在就去人民中间,把大家的力量聚起来。我心意已决,请准俺前往!若不成功,便成仁,绝不负陛下、阁部与睿涵兄弟的重托!”他又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额头触地,发出沉闷的响声。
殿内再次陷入静默。史可法看着李大坤那敦厚却写满坚毅的脸庞,又看向一脸焦急的戚睿涵,最后将目光投向朱由崧,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传递着认可与决断。朱由崧看着伏地不起的李大坤,又看看戚睿涵那欲言又止的神情,终于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极大的决心,开口道:“准奏,李爱卿,朕命你为……为‘抗清宣慰特使’,持朕密旨,便宜行事,深入敌后,联络义士,相机而动。一切小心,朕……等着你的好消息!”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臣,领旨,谢陛下!”李大坤声音洪亮,再次重重叩首,抬起头时,眼圈微微发红,但脸上却焕发着一种使命在身的光彩。
戚睿涵看着这一切,知道已无法改变。他走到李大坤身边,默默地将好友扶起,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用力的一握,和一句沉甸甸的嘱咐:“保重!万事……以安全为上。记住,活着,才能做更多的事。我们在正面战场,等着你的好消息。”他的声音低沉,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担忧和不舍。
李大坤站起身,对着戚睿涵咧嘴一笑,那笑容依旧带着往日的憨厚,却多了几分沉稳和决绝。他用力拍了拍戚睿涵的肩膀,低声道:“放心吧,睿涵。我晓得厉害。别忘了,咱可是从那个时代来的,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敌后工作那些注意事项,我心里有数。你自己在前线,更要小心张晓宇那家伙的阴招!”提到那个投靠清廷、为虎作伥的旧日情敌,李大坤的眼中闪过一丝戾气。
三日后,南昌城外,风雪稍歇。李大坤已是一身半旧青布道袍,头戴偃月冠,背着个沉甸甸的褡裢,里面装有罗盘、几卷泛黄的道德经、画符用的朱砂黄纸,以及些许应急的草药。他面容经过些许修饰,显得更加风霜仆仆,俨然一位游历四方、修行有年的游方道士。
他辞别了前来送行的戚睿涵、史可法等人。戚睿涵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把锋利匕首塞进他的行囊,再次紧紧握了握他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李大坤洒脱地笑了笑,挥挥手,转身毫不留恋地汇入南来北往的人流,身影很快消失在官道扬起的尘土与远山的迷雾之中。他的步伐坚定,背脊挺直,走向那未知的、危机四伏的敌后战场。
他的目标是重返南京周边区域,那里情况复杂,人心浮动,清军统治尚未完全稳固,正是开展敌后工作的理想起点。一路行来,但见田园荒芜,村落萧条,偶尔可见被焚毁的屋舍残骸,无声地诉说着清军铁蹄的残酷。
道路上流民络绎不绝,面黄肌瘦,眼神麻木,只有在看到清军巡逻队经过时,才会流露出刻骨的恐惧与仇恨。偶尔遇到盘查,他便以云游四方、替人做法事祛病消灾为由应对,操着不太标准的官话,配上褡裢里的物件,倒也未曾引起太大怀疑。他仔细观察着清军的哨卡设置、巡逻规律,以及粮草运输的路线,将这些细节默默记在心中。
这日傍晚,残阳如血,将天边染上一抹凄艳的红色。李大坤行至苏州府吴县地界。这里暂时未被清军主力占领,处于一种微妙的平静之中,但空气里弥漫的紧张和压抑,比北方沦陷区有过之而无不及。天色阴沉下来,细碎的雪沫又开始飘洒,落在他的道袍和偃月冠上,带来刺骨的寒意。他寻了一间看起来还算整洁、人来人往便于隐匿行踪的“悦来客栈”打算歇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