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倾城莞尔,目光扫过门楣上遒劲有力的“纪晓岚文化园”匾额,轻声道:“怎么不记得。不过今天,我们可得静下心来,好好品味一番这位‘清代第一才子’的生平轶事和文化底蕴,可不能再像上次那样走马观花了。”她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与对历史的敬畏。
两人缓步迈入园中,一股淡淡的墨香与书卷气扑面而来,瞬间将人从喧嚣的尘世带入了一个宁静致远的文化空间。园内草木葱茏,曲径通幽,几处精巧的亭台轩榭点缀其间,错落有致。长廊两侧,挂满了纪晓岚的诗词楹联和生平简介,字迹或龙飞凤舞,或沉稳大气,每一笔都透着才子的风骨。
他们先是来到了纪晓岚的生平展室。这里详细陈列了纪晓岚的画像、手稿、印章以及各种版本的《四库全书》和《阅微草堂笔记》。玻璃展柜内,泛黄的纸张上,纪晓岚那独特的“纪体”书法依旧清晰可辨,字里行间仿佛能看到他伏案疾书、殚精竭虑编纂典籍的身影。顾倾城驻足在一幅纪晓岚身着官服的画像前,画像中的他目光炯炯,神情睿智,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诙谐。“你看他这眼神,果然有几分‘铁齿铜牙’的风采,却又不失文人的儒雅。”她轻声赞叹道。
陈晓阳则对展柜中一方古朴的端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砚台边缘雕刻着精致的云龙纹饰,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温润如玉。“都说纪晓岚嗜砚如命,这方砚台想必也曾陪伴他度过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吧。”他伸出手指,隔着玻璃轻轻比划着砚台的轮廓,眼神中充满了遐想。
穿过展室,便是仿照纪晓岚在北京的故居“阅微草堂”而建的庭院。院中植有古槐、修竹,一口古井静默地卧在一角,井口的轱辘上还缠绕着岁月的痕迹。草堂内,陈设简洁古朴,一张宽大的书案摆在窗前,案上笔墨纸砚俱全,旁边还放着一个造型奇特的大烟袋锅,正是纪晓岚标志性的物件。顾倾城走到书案旁,仿佛能感受到主人当年在此读书、着述、会客时的情景。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上,光影交错,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真想知道,当年纪大学士坐在这书案前,是如何写出那些妙趣横生、引人深思的《阅微草堂笔记》的。”陈晓阳感叹道,“那些狐鬼花妖的故事,看似荒诞不经,实则蕴含着多少人生哲理和对世情的洞察啊。”
顾倾城点点头,走到那杆大烟袋锅旁,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烟袋锅可真是不小,难怪民间都说‘纪大烟袋’呢。他一边吞云吐雾,一边构思文章,这画面感倒是挺强的。”
两人在草堂内盘桓良久,细细品味着每一处细节,感受着这位文化巨匠的生活气息与精神世界。时而低声交谈,分享着各自的感悟;时而静静伫立,任思绪飘回那个风雨飘摇却又文化繁荣的年代。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为整个文化园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顾倾城和陈晓阳依依不舍地走出园门,心中感慨万千。这一次的重游,不仅让他们对纪晓岚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下次有机会,我们还来。”陈晓阳望着渐渐远去的文化园背影,语气中带着一丝留恋。
顾倾城微笑着点头:“好,下次我们带上《阅微草堂笔记》,再来这里,对照着书中的故事,或许会有更多不一2样的收获。”
两人相视一笑,踏着满地的余晖,缓缓离去,只留下纪晓岚文化园在暮色中静静矗立,继续向世人诉说着那位文坛巨匠的传奇人生。
暮色四合,残阳如血,将沧州大地染上了一层悲壮的暖色。官道上,两匹骏马踏着微尘,缓缓行来。马上二人,正是顾倾城与陈晓阳。
顾倾城一身素色长衫,虽风尘仆仆,却难掩其眉宇间的清冷与风华。她勒住马缰,抬眼望去,远处一片青砖灰瓦的建筑群掩映在苍茫的暮色与稀疏的林木之中,飞檐翘角,隐约可见“泊莲寺”三个古朴苍劲的大字,在夕阳下泛着沉静的光泽。空气中似乎已能嗅到淡淡的檀香,混杂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驱散了一路的疲惫。
“晓阳,前面便是泊头的泊莲寺了。”顾倾城的声音清冽,如同山涧清泉。
身旁的陈晓阳,一身劲装,面容刚毅,此刻也收起了几分江湖儿女的不羁,脸上多了几分肃穆。他顺着顾倾城的目光望去,点了点头:“嗯,没想到这北方小镇,竟有如此规模的古刹。记得上次来时,还是三年前,寺外的那棵老槐树,不知是否还枝繁叶茂?”
顾倾城轻轻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似有追忆,又似有期待:“岁月流转,人事变迁,唯这古寺青灯,仿佛亘古不变。希望这次来,能如我们所愿,寻得一些线索。”
两人不再多言,催马前行。渐近泊莲寺,便能看到寺前宽阔的广场,虽已近黄昏,仍有三三两两的香客或僧人往来。寺门巍峨,朱红的漆色虽有些斑驳,却更显历史的厚重。门口的石狮,历经风雨,沉默地守护着这片净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拜师修炼下山请大家收藏:(m.20xs.org)拜师修炼下山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