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原件附件。”张德海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众人愕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没想到一份正式的信访材料里,会有这么个“附件”。
他将那片梧桐叶推到桌子中间,缓缓解释道:“李达成家属,十七年来,每年清明,都会送来一封信。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去年,风大,这片叶子,它就这么巧,粘进了信封里。我们没扔。”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领导,声音低沉而有力:“因为信访办有规定,‘实物证据不得丢弃’。”
这理由,听起来有些“歪理”,却又让人无法反驳。
一片叶子,竟然也成了“实物证据”,这谁能想到?
然而,这片叶子背后,那十七年的执着与悲凉,却像无形的大手,扼住了所有人的喉咙。
紧接着,张德海打开随身携带的录音笔,按下了播放键。
一段略显嘶哑,却充满力量的女性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开来。
那是李达成女儿的讲述:“……那天晚上,我爸被抓走了。我们全家,就围坐在收音机旁,听着广播,等着消息。外面黑漆漆的,只有收音机的指示灯亮着。灯一直亮着,可最后,还是灭了……”
“灭了……”这两个字,像一声叹息,又像一声绝望的呐喊,在空旷的会议室里久久回荡。
灯亮着,却最终灭了,这不仅仅是电力的熄灭,更是希望的泯灭,是一个家庭,一个时代,无数普通人心中那束微光的彻底熄灭。
会议室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没有人再质疑证据的合法性,没有人再提程序的繁琐。
那片梧桐叶,那段录音,像两道无声的惊雷,劈开了笼罩在“李达成案”上的官僚雾霾。
最终,表决结果,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同意启动李达成名誉恢复程序。
张德海拿起那片梧桐叶,小心翼翼地夹回信封。
他知道,这片承载了十七年风雨的叶子,终于要见证阳光了。
在城市的另一头,民间档案整理员林婉贞,七叔的远房侄女,一个骨子里透着倔强的姑娘,此刻正对着电话,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冷笑。
文化馆的电话,语气里带着些许优越感,通知她:“林小姐,您申报的‘非遗项目’终审通过了,不过,我们需要您删减一些‘争议内容’。”
“争议内容?”林婉贞握紧了手机,指节有些泛白。
她知道,他们指的是那些关于“守灯事件”的口述史料,那些被刻意遗忘的名字。
这是她多年心血的结晶,是三百多位见证人共同的记忆!
“我接受评审意见。”林婉贞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让电话那头的文化馆工作人员一时有些愣神。
然而,她接下来的话,却让对方彻底傻眼了:“但我同时申请撤回我原有的申报主体。”
“什么?”文化馆的人显然没跟上她的节奏。
“我决定,改为由三百零七位见证人联合发起申报。”林婉贞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并且附上了她早已准备好的全员签字影像。
那影像里,是一张张朴素的脸庞,一双双写满岁月痕迹的手,共同按下了红色的手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彻底措手不及。
这姑娘,不按常理出牌啊!
按照政策规定,集体申报不得拒绝个体参与,更不能随意更改申报主体。
现在林婉贞这一手,等于是把球踢回给了他们,而且是带着火星子的球。
拒绝?
那就是剥夺公民的文化权利,那是公然与民意作对!
更让文化馆头疼的是,林婉贞这一招,不仅震动了文化系统,更引爆了舆论。
在她提交联合申报书的同时,已有二十多名申报人,在周影的暗中推动下,主动联系了媒体,表示“愿意为自己的记忆作证”。
他们不是什么有名有姓的大人物,只是普通的退休工人、社区居民,却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那些被遗忘的往事。
这件事情,瞬间演变成了一场关于“公共文化权利”的社会议题。
媒体蜂拥而至,市民们也开始关注。
社交网络上,“我的记忆我做主”、“历史不容抹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文化主管部门最终只能“默认”保留了全部内容。
毕竟,谁也不想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成为那个“抹杀记忆”的罪人。
林婉贞挂断电话,看着窗外,城市的霓虹在夜色中闪烁,仿佛无数双眼睛,都在注视着这一切。
夜深了,旧邮局遗址的楼顶,晚风依然在呼啸。
周影立于高处,黑色的风衣猎猎作响,像一只俯瞰全局的鹰。
他拿起手机,屏幕亮起,映出他深邃的眼眸。
他拨通了一个电话,声音低沉,带着一股令人心悸的掌控感:“其安,告诉七叔,可以通知所有兄弟了。”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轻轻吐出一句:“清明过后第二十一天,我要城里所有被压着的名字,都给我,自己走出来。”清明过后第二十一夜,正是城市喧嚣渐歇,万家灯火归于沉寂之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港综:洪兴四九仔,踩靓坤扎职》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港综:洪兴四九仔,踩靓坤扎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港综:洪兴四九仔,踩靓坤扎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