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重楼叠宇的东宫中,李健豪情万丈:“孤今日能入主东宫,他日也能执掌太极!”
在东宫读了三年的书,李健早就对东宫的布局了如指掌,他来到丽正殿召见了管事的几个老太监。
“自今日起,由张有福担任东宫知事,你们都听他差遣,可有异议?”
几个太监自然不敢说半个“不”字,纷纷作揖领命:“奴婢谨遵东宫口谕!”
张有福受宠若惊,跪地叩首:“承蒙东宫提携,奴婢定当以死相报!”
李健在东宫待了半个时辰,估摸着差不多到了早朝的时间,这才前往太极宫参加早朝,出门之前命令张有福带人重新布置一下各院,做好全家从十王宅迁过来的准备。
当李健出现在太极殿上的时候,满朝文武已经来了一多半,大臣们纷纷施礼参拜。
“见过太子!”
“参见太子,老臣这厢有礼了!”
“呵呵……太子总算为仁德皇后守制期满,往后就可以执掌东宫了,实在是可喜可贺。”
无论是宰相裴宽,还是礼部尚书东方睿,悉数对首次上朝的李健作揖施礼,态度谦恭。
李健更加谦逊,俱都一一还礼:“本宫这厢有礼了!”
户部侍郎皇甫温假装和李健不熟,跟在人群中滥竽充数:“臣皇甫温给太子施礼了。”
“呵呵……皇甫侍郎免礼。”
李健心领神会,同样假装跟他不熟。
将近辰时中,礼部尚书东方睿来到李健的跟前,让他跟着自己到丹陛上站立:“太子乃是国之储君,不应该与臣子并列,理应立于天子一侧。”
“哦……这个孤不是太懂,一切听从东方尚书安排。”
李健连连颔首,恭而有礼的跟着东方睿走上了象征无上权威的丹陛。
东方睿指了指龙椅:“陛下稍后会在龙椅上就座,背后是打着团扇的宫娥,内侍立于两侧。
东宫在龙椅下方的这个位置站立即可,面向群臣,聆听朝政。”
“多谢东方尚书指点!”
李健在龙椅下方站定,双手拢于小腹前面,一脸庄重。
今年十五岁的他已经长到了五尺九寸的身高,折合到后代177公分,配上玄黄色的四爪龙袍,看起来颇具威严。
满朝文武站在下方,无不在心中暗自将李健与上一任太子比较,从气质与外表上来看,李健确实比李俨胜出一筹。
李俨每次参加早朝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一副来参加早朝时候掉了钱的样子,而李健则双目炯炯,神色端庄,不苟言笑中透着威严。
李健站的脊梁笔直,悄悄打量脚下两百多名文武大臣,心中热血澎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实在太爽了!”
“有朝一日,我李健一定要坐在龙椅上,真正手握生杀大权!”
“陛下驾到!”
随着内侍省知事吉小庆一声呐喊,身穿五爪龙袍,头戴通天冠的大唐皇帝李瑛,在一帮宦官与宫女的簇拥下,龙行虎步的登上了丹陛。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中书令裴宽率领一帮官员在左,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杜希望率领一帮官员在右,齐齐举起笏板,山呼万岁。
李健也跟着转身施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免礼!”
李瑛首先招呼满朝文武平身,又把目光投向太子李健。
“太子啊,自即日起,你就参加早朝了,希望你能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勤政爱民,修身慎行!”
李健弯腰领命:“孩儿谨记父皇教诲,定当事无巨细向诸位爱卿请教。”
李瑛扫视了下满朝文武,目光最终落在刚从安西返回京城不久的盖嘉运身上。
“盖卿啊,你坐镇边陲劳苦功高,如今因年事渐高,不宜再征战沙场。
朕今日加封你为太子太师,兼任太子宾客,协助太子执掌东宫。”
站在韦坚身后的盖嘉运急忙出列领旨:“臣谨遵圣谕!”
盖嘉运今年六十五岁,先后担任过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北庭大都护、安西大都护等要职,镇守边疆二十年,可以说是开元时期的第一边将。
在李唐内战时期,盖嘉运坐镇安西七年,挡住了大食趁火打劫的骚扰,虽然没有开疆拓土,但却同样为大唐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因为要给年轻的哥舒翰腾位置,所以李瑛把盖嘉运调回长安,由清河县公晋升为北海郡公,并赏赐太子少保头衔。
盖嘉运接到圣谕后积极做好交接事宜,等哥舒翰抵达安西重镇疏勒之后,盖嘉运这才启程返回长安,并于二月初返回京城。
盖嘉运一回长安,便受到了李瑛的热情款待,在大明宫延英殿连续设宴三日,为他接风洗尘,让盖嘉运受宠若惊。
如今,虽然李瑛没给他安排实权职务,但能拜为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兼任东宫群臣之首的太子宾客,加北海郡公的爵位,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李健没想到父皇竟然给自己派了一个德高望重的武将担任太子宾客,一时间有些猝不及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m.20xs.org)盛唐华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