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过两年的调整和生息,大隋原本因为动荡产生的碎裂之势终于扼住。
全国坚决推行的以工代赈和以租代发的经济政策,同时推行中央和地方统一、比国朝初开之时更为严厉彻底的大索貌阅 和 输籍定样 ——户口登记和户籍分类。
民生情势渐渐稳定下来,人口也增加近两百三十万之多。
虽然通货膨胀依然严峻,但是因为手无分文、规模化饿死人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因为大隋朝廷不断从东北粟末地、岭南红河湾、东海夷州岛等地采购各类海量物资,通过海船、内河船、官道大马车、手推独轮车、牲口……等工具,从沿海港口、南北大运河大小港口集散地,分别运往全国缺粮的郡州县乡里村。
或许损耗巨大,或许算算经济账不值当,但是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雇佣老百姓,朝廷将原本需要免费发放的钱粮物资,通过换取他们的劳动而更为合理的交到他们手中。
劳动,特别是通过辛勤劳动,可以填饱肚子!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东西,朝廷不鼓励不劳而获的行为。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全国物流运输的总动员,彻底激活和修补了大隋全国物流的动脉、支线和毛细。
贯通南北,物流天下,一个完全崭新的商品时代的雏形悄悄产生,并初露锋芒……
有了物资,虽然可能并不多,但老百姓看到的是不断更新的新希望,源源不断的新新期待。
只有没有希望和期待的社会,才会激发社会动荡,也是催生社会最不稳定因素的土壤。
社会的安定,经济的萌发,生活希望的激发生长,朝廷各项鼓励政策的推行……一个肉眼可见的婴儿潮开始显现。
从永安元年就开始筹备的医科学生们,从郡县官学、中央官学里,带着一纸毕业证书和朝廷派遣文书,蜂拥着奔向大隋各地各级的医馆……
他们之中,不乏女子,这些妙龄女公子大多出身寒微,却不缺乏医者父母心和活着的柔韧胆气,妇幼生育就是她们未来的职业。
妇幼生产医馆,第一次出现在大隋的土地上,尽管等级和规模不同,但也是石破惊天、影响万世的伟大创举。
新生儿的数量和质量,第一次重点出现在大隋各地官员的计薄重点之上。
因为,大隋有一位权势滔天的王爷、政事堂首辅大臣,对这个数字相当重视,并成为评价一个官员政绩优劣的核心指标之一。
呵呵,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弄虚作假是不能的,白鹭寺的密探不吃干饭。
所以,大隋天下大肚子的女人,其数量似乎一下子暴涨出来……
王爷很开心!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开心,因为近千年的华夏治政传统文化中,很少看见像大隋这样的……开创,创新,陌生……瞎折腾,离经叛道啊!
还好,大隋朝还有一位叫杨广皇帝打过样——不走寻常路,所以大隋朝的那些中老年官员们尽管心里别扭不满,但还是扛得住。
但是,心里不服,嘴上也会哔哔不停,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儒家道统论——从尧舜禹汤延续至孔孟,完美无缺。
可惜,从汉至隋,也就短短八百年,儒教虽盛,但还不至于到达毁天灭地的地步。
这不,这个时节的隋朝,就不是独尊儒术!!!
只是许多人,还看不懂而已。
因为杨某人主导的永安新朝,许多毒药是装在熟悉、典雅、传统的酒瓶子中的……
二
永安三年,元日大朝会后漫长的春日休沐结束,第一个正朝。
紫微宫,武安殿。
巨大的蟠龙金柱,在晨曦与无数灯烛的映照下,反射着冰冷而威严的光泽,仿佛昭示着新时代的大隋永安朝的朝气。
文武百官,按品阶左右两列肃立。
而那些藩国使者、友邦嘉宾、勋贵达人……也是穿着体面华丽的皮裘衣衫,依次挤在主班之后、殿门口附近,屏息凝神,不敢斜视。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只有衣料摩擦的窸窣声和刻意压低的呼吸声,在空旷高耸的殿宇内回荡。
随着鼓乐诸番奏响,皇帝和太皇太后的銮驾终于到达,并各自安位。
御座之上,虚岁十三的皇帝杨侑,身着繁复的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端坐中央御座之上。
珠玉垂落,遮挡住他尚且稚嫩却已竭力摆出庄重神色的面容。
珠帘之后,萧太皇太后的身影,依旧华贵端庄如昔,成为小皇帝身后一道沉默而强大的背景。
但今日的元日大朝会,殿内所有人的目光焦点,都若有若无地投向站在文班之首东面最上的那道身影——太师、尚书令、魏王的杨子灿。
今日的他,未着戎装,亦未穿亲王的官常服。
比如那往常的绛纱单衣、白纱中单、硬衬、绛纱蔽膝、白袜乌靴、外罩大科绫罗紫色长袍、佩纁朱绶、华裘披风。
这位三十一岁的大隋尚书令,一身极为庄重而标准的大隋尚书令官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且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