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补绝育后的母猫正蜷在老张怀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这声音,比任何惩罚都更响亮地宣告着:人性中的善,终将战胜自私;而真正的团结,是在考验中彼此照亮。
晨曦基地的秋收时节,金黄的麦浪中不见鼠影,猫群正慵懒地躺在田埂边晒太阳——这是绝育计划实施三年后的生态奇观。林阳在总结报告中写道:“末世最危险的不是丧尸,而是生态失衡。”这份报告最终被后世称为“晨曦模式”的核心纲领。
生态链重构:从失控到平衡
绝育前,基地猫群因无序繁殖导致数量激增,发情期公猫频繁闯入粮仓捕鼠,反而惊扰鼠群引发大规模迁移;未绝育母猫则因护崽本能攻击人类幼童。绝育后,猫群数量稳定在200只左右,形成自然捕鼠链——每只猫每日捕鼠量控制在3-5只,既控制鼠患又避免过度捕杀导致生态位空缺。数据显示,鼠患减少70%,农作物产量提升25%,更意外的是,猫群与人类的关系从“防御-攻击”转变为“协作-共生”。
末世生态管理:超越生存的科学哲学
林阳在报告中提出“三维生态管理”理念:其一,物种边界清晰化——通过绝育疫苗划定猫群繁殖阈值,既避免无序扩张又保留种群延续能力;其二,功能角色专业化——训练猫哨兵负责夜间警戒,普通猫群承担日间捕鼠,形成“生物防控双系统”;其三,人类干预最小化——减少人工投喂,让猫群通过捕鼠自主获取蛋白质,恢复自然捕食本能。这种管理理念颠覆了末世“弱肉强食”的生存逻辑,转而追求“可控共生”。
后世影响:从晨曦到全球的生态革命
“晨曦模式”被收录进《末世生态管理白皮书》,成为全球幸存者基地的范本。北方的“绿洲城”引入绝育疫苗后,鼠患引发的粮食损耗减少40%;南方的“铁壁寨”通过猫哨兵系统提前预警丧尸潮,避免了三次重大损失。更深远的是,这种模式重塑了人类对末世生存的认知——不是征服自然,而是重建生态平衡。
林阳在报告结尾写道:“末世不是生态崩溃的终点,而是生态重建的起点。”如今,晨曦基地的猫群已成为末世中最稳定的生物群落,它们的存在不仅守护着粮仓,更守护着一种理念:在绝境中,智慧比暴力更持久,平衡比征服更强大。这种理念,正是“晨曦模式”跨越时空的核心价值——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而是为了更有尊严地生存。晨曦基地议事厅的穹顶下,李岩将一沓皱巴巴的请愿书拍在橡木桌上,铜制镇纸在桌面划出刺耳的声响。“绝育计划让猫群失去野性!”他指着窗外蜷缩在墙角的银灰猫群,“当年老猎手张叔的猎犬能撕碎丧尸,现在的猫连只老鼠都抓不稳!”
林阳不慌不忙地展开全息投影,苏棠实验室的最新数据在空气中流淌:绝育后猫群捕鼠效率提升40%,夜间警戒反应速度加快3倍,且因激素稳定,攻击性事件减少90%。他指向投影中跳动的曲线:“李叔,您说的‘野性’其实是发情期激素驱动的盲目攻击——现在它们用更清醒的头脑守护基地。”
喜欢末世降临我疯狂薅羊毛囤货百万吨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末世降临我疯狂薅羊毛囤货百万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