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彻夜不息的万家灯火,如同一声嘹亮的号角,吹散了冬日的沉静,迎来了一个红火、喧闹、充满了人情往来的新春。小星星像一颗被投入这沸腾生活之海的小石子,最初的几天完全被新奇和兴奋淹没。然而,当拜年的高潮渐渐退去,生活的节奏回归日常,他内在那片被精心耕耘过的心田,似乎开始吸收这特殊时期的丰富养分,悄然酝酿着新的变化——一种对更复杂人际关系和内心情感的初探。
春节的余韵首先体现在家里络绎不绝的客人上。亲戚朋友来来往往,家里常常充满了陌生的面孔和喧哗的谈笑声。对于小星星来说,这不再仅仅是需要他“表演”节目、收获夸奖的场合,他开始观察人与人之间那些看不见的“线”。他看到平时严肃的爸爸会和表叔勾肩搭背地回忆童年趣事,笑得前仰后合;看到妈妈会和姨母凑在一起,低声说着悄悄话,时而叹气,时而微笑;他看到爷爷奶奶会拉着老邻居的手,反复念叨着那些他听不懂的、关于过去年代的事情。
他不再仅仅躲在自己的玩具世界里,而是会搬个小凳子,坐在不显眼的角落,静静地观察这一切。林绵注意到了儿子的安静,在一次客人散去后,她拉着小星星的手问:“星星,今天怎么不像以前那样,追着叔叔阿姨表演唱歌了?”
小星星想了想,小声说:“他们在说……他们自己的话。”他用了“自己的话”这个表述,模糊地感知到成年人之间存在着基于共同经历和情感的、孩童无法完全介入的交流领域。这种观察,让他对“关系”的理解,从简单的“喜欢/不喜欢”、“熟悉/陌生”,开始向更丰富的层次拓展。
霍父的“工具课”在这个注重“关系”的时期,也巧妙地转向了“合作”与“赠予”。霍父提议,用之前做木雕松鼠剩下的边角料,给昊昊也做一个小礼物。
“星星,昊昊是你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给他做个‘惊喜’,好不好?”霍父拿出几块形状各异的小木块。
小星星眼睛一亮,用力点头。这次,霍父不再主导,而是更多地询问孙子的意见。
“你觉得昊昊会喜欢什么?一个小车子,还是一只小鸟?”
小星星认真地思考着,脑海里浮现出和昊昊一起玩的各种场景。“昊昊喜欢……喜欢能滚的,”他最终决定,“我们做个小车子!”
于是,祖孙俩开始了真正的“合作”。小星星负责“设计”(用笔在木头上画出发动机和车窗的歪扭线条)和选择轮子(用哪种瓶盖),霍父则负责技术难度高的切割和打磨。在制作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地沟通、协商。
“爷爷,轮子要大大的!”
“好,大大的。那你看,是装两个轮子还是四个轮子呢?”
“四个!跑得快!”
当这个小木车终于完成,虽然简陋,却凝聚了两个人的心意时,小星星捧着它,眼里充满了创造的喜悦和即将赠予朋友的期待。他不仅仅是在做一个玩具,更是在学习如何通过劳动和心意去维系和表达一段友谊。当他把这个小木车送给昊昊,看到对方惊喜和珍惜的表情时,他体验到了一种比独自占有玩具更深刻的满足感。给予,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然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挑战。春节家里人多,亲戚家一个比小星星小一岁的妹妹来拜年,对这个聪明可爱的哥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他身后,好奇地动动他的玩具,学他说话。起初,小星星还带着点哥哥的优越感,耐心(或者说,带着点显摆)地给她演示他的玩具。但当妹妹试图拿起他最近特别宝贝的、爷爷做的木雕松鼠时,他的“所有权”意识立刻警报大作。
“不要动!那是我的小松鼠!”他一把抢回来,紧紧抱在怀里,对着小妹妹怒目而视。
小妹妹被他的态度吓到了,瘪瘪嘴,“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大人们闻声赶来,自然先是安抚哭闹的小妹妹。姑姑笑着打圆场:“哎呀,星星是哥哥,让着点妹妹嘛,给她玩一下有什么关系。”
这句看似平常的“让着点妹妹”,却像一根刺,扎进了小星星的心里。他觉得自己心爱的东西被觊觎,自己的领地受到了侵犯,而大人们却似乎在指责他“小气”。一种混合着委屈、愤怒和不被理解的强烈情绪淹没了他。他没有哭闹,而是紧紧抿着嘴唇,抱着他的小松鼠,一声不吭地冲回自己的房间,把门关上了。
林绵跟进房间,没有立刻批评他,也没有强行要求他分享。她坐在他身边,轻轻抚摸着他的后背,等他激烈的情绪稍微平复。
“星星很喜欢小松鼠,怕妹妹弄坏,对不对?”她试着理解他的感受。
小星星重重地点头,眼圈红了。
“妈妈知道,小松鼠是爷爷和你一点点做出来的,特别珍贵,不想给别人碰,这很正常。”林绵先肯定了他的感受,然后才引导他,“但是妹妹还小,她只是好奇,不是想抢走它。我们可以想个办法,比如,拿一个你愿意分享的玩具给妹妹玩,告诉她小松鼠是哥哥的好朋友,需要特别保护,不能随便碰,好不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榴莲味的星光请大家收藏:(m.20xs.org)榴莲味的星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