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 年深秋,金陵城被细密的冷雨笼罩。玄武湖畔的柳树褪去了葱茏,曾公堤的石板路上积着浅浅的水洼,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市第一医院的产房里,林枫在一片嘈杂中睁开眼,刺骨的寒意顺着襁褓缝隙钻进来,让他打了个寒颤。
“是个小子!” 护士的声音带着笑意,“林师傅,快给孩子取个名吧。”
男人粗糙的手掌轻轻覆在襁褓上,带着机油的味道:“这孩子出生在秋天,外面的枫树都红了,那就叫林枫。”
林枫闭上眼,任由意识沉入黑暗。三天前,他还是市局刑侦支队的骨干探长,在追捕连环杀手时被推下高楼。再次睁眼,竟成了 70 年代金陵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连名字都未曾改变。窗外传来长江轮渡的汽笛声,混杂着自行车铃铛声,这是属于另一个时空的金陵。
林家住在下关大马路附近的老巷,青石板路被几代人的脚步磨得发亮,两侧的老宅带着小天井,檐角挂着的铜铃会在有风时叮当作响。父亲林建国是国营汽修厂的技工,每天清晨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上班,车把上总挂着个铝制饭盒,里面是李秀兰提前炒好的咸菜肉丝。母亲在街道办的裁缝铺做工,傍晚回来时,指尖常沾着各色丝线,身上裹着淡淡的布料浆水味。
日子过得像巷口的老座钟,缓慢却扎实。林枫很快学会了在婴儿的躯壳里藏起成年人的灵魂。别家孩子还在哭闹着要奶吃时,他已经能安安静静地躺在竹制摇篮里,听着隔壁王奶奶摇着蒲扇讲金陵城的老故事 —— 从夫子庙的秦淮风月讲到明孝陵的石象路,从燕子矶的江涛讲到总统府的梧桐。
周岁抓周那天,街坊邻居都挤到小天井里看热闹。李秀兰在八仙桌上摆了毛笔、算盘、糖果和小玩具枪,林枫却绕过众人期待的毛笔,径直抓住了那把塑料小手枪,还笨拙地举起来对准墙角的蜘蛛网,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这孩子将来怕是要当警察咧!” 王奶奶嗑着瓜子打趣,林建国挠挠头,把儿子抱起来颠了颠:“当警察好,正气!”
两岁那年夏天,金陵热得像个蒸笼。林建国下班回来,蹲在小天井里修自行车链条,汗珠顺着下巴滴在地上。林枫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攥着块冰棒纸,突然指着链条说:“爸,缺个垫片,左边第三节。” 林建国愣了愣,翻出工具盒里的垫片一试,果然严丝合缝。他惊讶地看着儿子:“你咋知道的?” 林枫含混地晃了晃脑袋,心里暗道:前世蹲在汽修厂看师傅修车的记忆,居然还能用得上。
三岁时,林枫已经成了巷子里的 “小大人”。每天清晨,他会搬个小马扎坐在巷口,看着街坊们上班上学。张大爷家的孙子丢了弹弓,哭着来找他,林枫指着墙根的狗洞说:“昨天见二柱子往那边去了,弹弓绳是红的,挂在树枝上。” 张大爷跑去一看,果然找了回来。李秀兰去裁缝铺时,总放心地把家门钥匙交给林枫,嘱咐他 “别给陌生人开门”,可每次回来,都见儿子正帮隔壁李婶看孩子,手里还拿着本小人书,有模有样地讲着《黑猫警长》的故事。
那时巷子里没有电视机的人家不少,每到晚上,林建国就把家里的黑白电视搬到小天井,街坊们搬着板凳围过来,一起看《霍元甲》。看到精彩处,众人拍手叫好,林枫却皱着眉说:“这打斗动作不对,发力点错了,真打起来会伤着自己。” 林建国赶紧捂住他的嘴,笑着对邻居说:“这孩子看糊涂了,瞎念叨呢。” 可私下里,他却忍不住琢磨:自家儿子咋懂这些?
1979 年秋,林枫被送进了巷口的 “春风幼儿园”。开园第一天,老师让小朋友们搭积木塔,轮到林枫时,他却盯着散落的积木皱眉:“老师,小红的积木少了三块三角形,小明的塔下面垫了别人的方形积木。” 老师起初不信,清点后竟分毫不差。更让老师惊讶的是,午睡时班里丢了块水果糖,林枫指着睡在角落的小胖:“糖纸在他枕头底下,他嘴角还有糖渍。” 果然一翻便找了出来,小胖红着脸承认是自己偷拿的。
从此,林枫成了幼儿园的 “小卫士”。有次老师的发夹不见了,急得团团转,林枫却拉着老师去看活动室的窗台:“上面有划痕,是金属摩擦的痕迹,发夹应该掉在窗外的花丛里。” 老师半信半疑地去找,真的在月季花丛中找到了发夹。园长特意找林建国谈话:“你家林枫太神了,这观察力比我们老师还敏锐!” 林建国回家后摸着儿子的头:“以后可别瞎管闲事,好好玩就行。” 林枫却认真地说:“不对的事就要说,不然坏人会越来越大胆。” 李秀兰笑着端来一碗鸡蛋羹:“我们家小枫是正义感强,随他爸。”
1982 年,林枫升入下关区实验小学。开学第一天,他就因为 “纠正老师板书错误” 出了名 —— 语文老师把 “侦查” 写成 “侦察”,林枫直接举手:“老师,查案的‘侦查’是‘查’,军事的‘侦察’才是‘察’,我爸的汽修厂有本《公安基础知识》,上面这么写的。” 老师愣了半天,课后特意去图书室查证,回来后对着全班同学表扬了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新警入职,开局帮助破案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新警入职,开局帮助破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