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办公室地板上切出几道明亮的光带。林宇一夜未眠,眼睛里布满血丝,却异常清醒。他面前摊着所有与案件有关的照片和报告,那双匡威帆布鞋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鞋舌内侧那个细小的“L”标记像是一根刺,扎在他的脑海里。
徐达远推门进来时带着一股咖啡的浓香,他将一杯递到林宇面前:“听说你发现了新线索?”
林宇指着鞋舌上的标记:“这个‘L’很可能是人名缩写。我查过死者李晓芸的社交圈,她室友提到过一个经常一起上自习的学长,叫李维。但李维的名字首字母也是L,这条线索可能没什么特别。”
徐达远抿了一口咖啡,眉头紧锁:“张志成那边死活不改口,但漏洞越来越多。我总觉得这小子在掩护什么人。”
就在这时,林宇眼前的系统界面突然闪烁:
【提示:标记笔迹特征分析可提供更多信息】
林宇精神一振:“徐大,能不能让技术队分析一下这个标记的笔迹?虽然很小,但也许能看出书写习惯。”
徐达远立即打电话安排。等待结果的时间里,两人重新梳理了整个时间线。
“假设张志成不是在掩护别人,”林宇突然说,“而是被迫顶罪呢?”
徐达远放下咖啡杯:“什么意思?”
“张志成有前科,刚出狱三个月。如果他有什么把柄在别人手上,或者受到威胁...”林宇越说越快,“现场有很多矛盾之处,但如果是两个人作案,很多问题就说得通了。”
系统界面适时地提供支持:
【双人作案假设可解释以下矛盾:1.尸体悬挂高度一人操作困难;2.现场痕迹既有精心清理又有明显疏忽;3.口供与物证部分吻合部分冲突】
技术队的笔迹分析结果出来了,令人意外的是,那个小小的“L”标记书写特征显示书写者可能接受过医学相关训练——笔压稳定,线条流畅,有明显的职业特征。
“医学背景?”徐达远若有所思,“死者是师范学院的,社交圈里有什么学医的人吗?”
林宇突然想起什么,快速翻阅死者室友的询问笔录:“有了!李晓芸的室友提到过,她最近认识了一个医学院的研究生,好像姓...刘?”
办公室门被推开,刘永新拄着伞站在门口,脸色比昨天好了些:“听说有新进展?”
徐达远简单汇报了笔迹分析和医学背景的发现。刘永新的表情变得有些奇怪,他慢慢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双匡威鞋仔细端详。
当他的目光落在那个“L”标记上时,手微微抖了一下。
“师父,您怎么了?”林宇注意到他的异常。
刘永新放下鞋,声音有些干涩:“这个笔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办公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能听到窗外渐渐沥沥又开始的雨声。
刘永新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老花镜戴上,再次仔细观察那个标记。他的手抖得更明显了。
“这是我侄女的笔迹,”老法医的声音几乎听不见,“刘媛媛,医学院研究生...”
徐达远和林宇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刘,你确定吗?”徐达远小心翼翼地问。
刘永新苦涩地点头:“媛媛从小跟我学画画,她的笔迹特征我很熟悉。这个‘L’外面的心形框,是她特有的标记方式。”
他顿了顿,艰难地继续说:“去年她因为一起医疗纠纷来找我咨询过,我在她带来的文件上见过类似的标记。”
案件突然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徐达远立即安排人手调查刘媛媛的背景和最近行踪。林宇则注意到刘永新瞬间苍老了许多,连忙扶他坐下。
“师父,也许只是巧合...”林宇试图安慰,却发现自己词穷。
刘永新摇摇头,眼神复杂:“小林,做我们这行的都知道,证据不会说谎。”
调查结果很快回来了:刘媛媛,25岁,市医学院研究生,专攻法医学——正是刘永新亲自指导的专业方向。更令人震惊的是,调取的通讯记录显示,她与在押的张志成有过多次通话记录。
“立即传唤刘媛媛。”徐达远下达命令后,转头看向刘永新,“老刘,你...”
“我回避。”刘永新站起身,声音疲惫却坚定,“按规定我必须回避这个案子。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小林吧。”
老法医拍了拍林宇的肩膀,眼神里有着难以言喻的托付,然后蹒跚地走出了办公室。
林宇望着师父的背影,突然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了许多。
一小时后,刘媛媛被带到了公安局。她穿着一件白色的针织外套,头发整齐地束在脑后,整个人看起来干净利落。面对询问,她表现得十分平静。
“我认识李晓芸,我们是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认识的,很谈得来。”刘媛媛语气平稳,“但我已经很久没和她联系了。至于张志成...我不认识这个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新手法医的破案之旅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新手法医的破案之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