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终,她还是退缩了。强烈的自尊心和那份害怕被他看轻的恐惧,牢牢地锁住了她的喉咙。
“真的没什么。”她重复着,声音却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避开他的目光,重新看向窗外,语气带着刻意的轻松,“可能就是……快到期末了,有点考前焦虑吧。你别担心我,我自己能调整好的。”
顾言琛看着她明显回避的姿态,眼底掠过一丝失望和更深的不解。他沉默了片刻,车厢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最终,他什么也没再说,只是默默地发动了引擎。
车子平稳地驶向学校,一路无话。音乐在空气中流淌,却无法填补两人之间那首次出现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小溪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夜景,心里充满了无力感。她伤害了他,她知道。他关心她,她却用谎言和回避将他推开。
接下来的几天,小溪试图表现得正常一些,刻意减少了去图书馆的次数,在顾言琛来接她时,也尽量显得轻松愉快。但那份刻意,本身就成了新的裂痕。她无法真正放松下来,那份急于缩短差距的焦灼感已经刻进了骨子里,让她即使在约会时,脑子里也可能在盘旋着某个未解的商业案例,或者思考着社团活动如何能做得更出彩。
顾言琛将她的努力看在眼里,体贴地没有再追问,只是更加细心地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带她去吃好吃的,试图用他的方式让她放松。然而,两人之间那种无形的隔阂,却像春日河面上最后一片薄冰,看似完好,实则脆弱,只等一个不经意的契机,便会碎裂。
这个契机,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到来了。
顾言琛带她去了一家新开的艺术书店,里面有舒适的咖啡阅读区。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空气中飘着书香和咖啡香,氛围本该是轻松而惬意的。两人各自选了几本书,在靠窗的位置坐下。
小溪拿的是一本关于企业危机公关的案例集,而顾言琛选的则是一本宏观经济学的着作。他们各自安静地看了一会儿书,偶尔低声交流几句对书中内容的看法。
起初,气氛是融洽的。直到顾言琛放下书,揉了揉眉心,随口评论起最近新闻里报道的一起某大型科技公司因数据泄露而引发的公众信任危机事件。
“这家公司的危机处理太被动了,”顾言琛用他惯有的、冷静分析的语气说,“第一时间没有坦诚面对,试图掩盖,等到舆论发酵到不可收拾才出来道歉,信誉已经大打折扣。在数字时代,这种鸵鸟心态是致命的。”
小溪从案例集中抬起头,她刚好也看到了这个新闻,并且结合自己刚看的书,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她放下书,带着讨论的兴致说:“我觉得不完全是鸵鸟心态。他们可能也有顾虑,比如担心承认后引发股价暴跌,或者被竞争对手抓住把柄。有时候,第一时间坦诚,需要巨大的勇气,也可能承担不起瞬间崩盘的后果。”
顾言琛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语气带着一丝属于他那个圈子的笃定和现实:“在资本和市场面前,侥幸心理才是最危险的。短暂的股价波动和彻底失去公众信任,孰轻孰重?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种时候,壮士断腕的魄力比什么都重要。”
他的语气和那种居高临下的评判姿态,像一根细小的针,猝不及防地刺中了小溪内心深处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她突然觉得,他此刻冷静分析的样子,像极了他在评论周昀选择投行一样,带着一种置身事外、理所当然的优越感。仿佛那些挣扎、那些顾虑,在他和他所代表的那个理性至上的世界里,都是不值一提的、甚至愚蠢的。
一种被冒犯的感觉,混合着连日来的压力和委屈,猛地冲上了头顶。她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一些,带着明显的反驳意味:“你说得轻松!‘壮士断腕’?那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员工可能立刻面临失业,意味着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做决策的人不是冰冷的机器,他们也要考虑这些活生生的人!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们……像你们那样,可以轻易地用数据和模型来决定一切的!”
她差点脱口而出“像你们这些精英”,好在最后刹住了车,但激动的情绪已经溢于言表。
顾言琛愣住了,显然没想到她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他看着她微微涨红的脸和带着倔强的眼神,眉头皱了起来:“小溪,我们在就事论事。企业管理本身就是理性的决策过程,感情用事只会让情况更糟。我并没有说员工和投资者不重要,但危机的根源在于管理失误,优先要做的是止损和重建信任,而不是被次要因素捆住手脚……”
“次要因素?”小溪打断他,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那些活生生的人和他们背后的家庭,在你眼里只是‘次要因素’?顾言琛,是不是在你看来,所有不能量化为KPI的东西,都是不重要的?”
这话已经带着明显的攻击性和曲解了。顾言琛的脸色沉了下来,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观点讨论,会演变成如此情绪化的指责。他看着她,眼神里充满了困惑和一丝被误解的恼火:“我没有这个意思。你不要偷换概念,更不要无理取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再见仍是心上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再见仍是心上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